访德意志银行中国董事长、环球银行业务亚太区总裁张红力
徐瑾
编者按/ A股市场IPO(首次公开发行)重启的关键时刻,德意志银行获得了合资券商的关键牌照。
对于这家在华有着将近140年历史的外资银行,这仅仅意味着在中国银行、证券、基金的金融平台初具规模。经过金融危机的残酷洗礼,受创相对较轻的德银对不断增长的中国市场希冀更多,德银全球总裁阿克曼直言“中国是我们的未来”。
阿克曼的爱将、德银中国掌门人张红力也因此倍感压力。多年参与德银全球业务管理以及执亚太投行牛耳,使得张红力习惯将中国问题置于国际视野之下考虑,他规划中的中国版图更为庞大,并不止于一城一地的得失。
把知识转移给券商
《中国经营报》: IPO重启,德意志银行持股33.3%的中德证券赶在近期获批开业。对于所有的外资投行来说,成立合资券商是中国战略中最重要的一块,但合资券商业绩高下分野很大,在中外方控制权争夺方面,负面的例子也不少。作为后来者,中德证券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张红力:完全没有这样的担心,我现在关心的是怎样能更快地做好中德证券,特别在目前中国金融改革这一非常关键的时期。从政府、监管层到山西证券都给我们投了信心票。虽然我们是小股东,但是山西证券对我们很认可,中德证券管理方面主要是我们负责,德银的投行业务也会从人力以及资源上给予中德证券百分之百的支持。前不久我召开投资银行亚太地区执行委员会会议,80%时间都是在讨论中德证券。王仲何(中德证券首席执行官)一直在谈要这支持要那支持,最后我说行了,都答应你,现在你要先给我说说你下面要做什么。
《中国经营报》:你说到德银投行配合中德证券的业务,现在有没有初步框架呢?
张红力:从项目执行到组织框架,我们都下了很大力气来调动德意志银行全球网络和资源支持中德证券的发展。中德证券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投资,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财务投资。开业之初,中德证券就拿到了有关发债的项目,但是中德证券还没有这块人才,我们派人过去,作为德银投行的知识转移,那么我们就不收费,免费给中德做顾问。现在中德证券手头已经有一批项目开始在做。我们获批根本上还是源于更多的人渴望投资,更多的人希望市场专业化,政府也希望资本市场改革推进。说起来很顺理成章,拥有天时地利人和,但其实压力很大,我们绝不能做砸了。
《中国经营报》:德银最近天津分行获批。德银在内地2007年成立私人和工商企业银行部,希望以中小企业带动高端零售,但是金融海啸以来,外资银行客户流失严重,海外投资环境恶劣,时机是否不好呢?
张红力:我们注意到金融危机期间很多外资银行申请法人机构以及开设分行都没有通过,看来监管层也很谨慎,担心国际金融危机的风险。我们实际是被观察了半年才获准设立分行。
你说的问题确实存在,但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投资者或者客户怎么看待外资银行;二是德意志银行怎么来看待这个业务。从我们的角度,对任何一个业务的看法都是非常长期的。比如华夏银行(10.39,0.45,4.53%),股权价格涨了很多。金融危机以来,很多外资银行年初都把中资银行股卖了,确实也有人说金融危机的时候能够卖点儿钱回去也挺好,但我们非但不卖,反而逆市增持。到6月为止,我们和华夏合作的信用卡业务发卡都六十多万张了。我们对中国业务方面可能发生的困难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本来并没有预计第一年第二年就马上盈利,结果成立本地法人银行第一年就盈利,当然2009年比2008年稍微有些挑战。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