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宏观经济分析师)
一年一度的中国企业500强的评选结果昨日在杭州新鲜出炉,中石化以1.46万亿元的营业收入连续第五年稳居榜首,中石油和国家电网紧随其后,分列第二和第三位。(9月5日中国新闻网)
所谓“中国企业500强”,根据主办方中国企业联合会的介绍,是比照国际通行做法,由企业自愿申报并经第三方确认,依据企业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逐年评出。其目的是“通过与世界企业500强进行对比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企业做强、做大、做久的对策建议”。自2002年该榜创立以来,基本上都是一些国字号的熟面孔来轮流坐庄。除主办方、媒体及相关企业外,普通百姓对此未必有多大兴趣,他们不用看就想得到,中国500强要全面赶超世界500强还差十万八千里呢。
就拿2009年的数据来说,世界企业500强营业收入为25.18万亿美元,美国500强企业营业收入为10.69万亿美元,而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仅为3.68万亿美元,相当于世界企业500强的14.62%和美国企业500强的34.42%。应当承认,近年来中国企业确实也在迅速发展,但与美国企业和世界级企业在企业规模、业务范围和市场占有等方面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原本就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庆贺的。
不过,统计作为一门技术,其神奇之处就在于,最终你总能找到符合自己所需的数据。这不,中国企业联合会宣布,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的净利润为1706亿美元,大幅超过今年上半年《财富》杂志公布的2009年美国企业500强989亿美元的净利润。换言之,尽管中国企业在销售或营业收入等方面不敌美国企业,但在净利润这一指标上却力压后者。
事实果真如此吗?或者,我们要追问一句:这种现象是可持续的吗?
首先,单个年份的数据并不代表中国企业的盈利能力就超过美国企业了。我们应注意到这么一个事实,即无论是中国500强,还是美国500强,其2009年净利润都是下降的,区别只在于,中国500强降幅为12.4%,而美国500强降幅高达84.67%。套句俗话说,不是我们走得更快了,而是对手摔得太狠了。显然,这与当前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是分不开的。随着未来两年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加快,美国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将迅速回升。
表面上看,中国是一个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业大国,中国企业所受的外部危机冲击应当不会轻,但这又与中国500强企业净利润同比仅微幅下降的结果相矛盾。原因何在?事实上,中国出口创造的辉煌更多的是由千千万万身处500强榜单之外的外资和民营企业来实现的。因此,它们感受到的真实压力是很难在这个榜单中反映出来的。500强榜单上都是什么企业呢?在前50名中,除个别民营钢铁企业和少数地方龙头国企外,基本上是清一色的中央企业,其中多数又集中于能源、金融、钢铁和基建等行业。而这些企业的出口比重并不高,受到的冲击也有限,加之又多是国内4万亿元项目的主要受益者,净利润保持稳定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要比较各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除名义营收和市场占有率之外,更重要的是看人均盈利能力,因为这是反映技术先进程度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最佳尺度。例如,2008年中石油、中移动和工行三家中资企业跻身全球十大“最赚钱企业”之列,而2009年5月中石油更是力压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第一市值公司”。不过,这种表面上的光鲜,却是靠低效率的人海战术堆砌出来的。要知道,埃克森美孚的全球员工不过8.6万人,而中石油的员工却高达160万人。换算成人均水平,中石油人均盈利水平不过区区1万美元,而埃克森美孚却是人均50万美元。个中差距,不言而喻。
最后,也是最根本的原因。中国国有企业的账面盈利中包含了太多非市场因素,既有行业垄断带来的天然优势,又有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全力护航。试想一下,当铁老大找不到对手时,当 中国石化行业生产成本按国内价格计算、成品油售价却要与国际接轨时,当 中国银行业存贷利差比高出国外同行10倍以上时,这些企业想不保持暴利恐怕也很难吧。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