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宽民资进入垄断行业
在温家宝总理主持的专家座谈会上,财经评论人士叶檀提出了依靠创新和市场化解决投资问题的建议。她说,铁路投资比较紧张,引入民间资金是大势所趋。当前,民间资金很多,不知道该投到哪里去。如果妥善处理项目的管理权和分红权问题,就可以有效吸引民间资金。
温家宝说,现在铁路建设资金紧张,我们准备采取的办法,一是国家资金保障,二是财政担保发行债券,三是在统筹规划下,明确政策,有序引入民间资本。
温家宝指出,实际上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已经存在,就是各地特别是东部地区兴办的村镇银行。把地下资金通过政策引导到地上,是好事,但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要帮助民间资本沿着正确轨道发展,既引导流向,又加强监管。
林伯强建议,必须用强力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放宽市场准入,给予民企特别的政策。比如在下游领域,限制中石油、中石化终端数量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形成竞争局面。
中国能源网副总裁韩晓平则认为,开放石油行业,应该首先从最上游的石油勘探、资源开发开始。
有业内人士建议,在一些行业如石油等领域,即使要求投资金额很大,也应欢迎民营企业组团甚至是设立基金来联合投资。
民营资本如何进入电信行业?国外在电信改革时基本上是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对国有电信企业实行股权出让最终让民营资本控股国有企业;二是多发牌照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行业竞争。比如英国,早在1984年便开始对英国电信实行民营化改造向公众出售股权。目前英国电信的股权开放到98%,已完全成为一家民营资本控股的公司。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郭万达指出,以往国家曾多次提出拓宽民间资本准入政策,但一般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大多是因为政府没能恰如其分地行使其管制权力。公共产品领域可以让民资进入,一般通过特许经营权业主招标制度模式进行,其关键环节仍有政府管制。这就对政府部门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除了独立成立一家银行有注册资本10亿元的准入门槛外,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限制很小,如民间资本参股、入股金融机构,都没有太多的限制。可以多鼓励设立村镇银行。因为这些银行注册资金规模小,但是它要求必须有一家商业银行作为股东。如果这一门槛能放开,相信会有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金融等垄断行业。
不过,今年6月前就能出台的实施细则,能否一下子破除以往的障碍?这也是人们既期待又疑惑的问题。
最近,温州商人在美国买下了太平洋银行。但在国内,温州民间资本拟利用回流侨资开办银行的努力,前后已有10年,一直不得其门。2006年,温州市政协委员林建清在温州市两会时递交关于建立"华侨银行"的建议,中国银监会温州监管分局答复"时机还不成熟";"新36条"发布后的2010年8月下旬,温州华商会会长、浙江努奥罗散热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华和温州侨商协会会长、浙江康尔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翁银巧联合,向国务院提交《关于要求设立温州华侨银行的报告》,2011年10月下旬接到国务院答复被否定。
温州中小企业会会长周德文分析其中原因时说,"我们不知道门槛到底在哪里,是哪个条件不符合我们也不知道。"
就在民间投资领出口狭窄左冲右突之际,一些垄断行业却不是尽量收缩,而是不断扩张四面开花,结果进一步挤占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比如,2009年国家电网收购了许继电气、平高电气等设备制造企业,这让产品面向电网的民营电器制造商很是不安。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黎友焕指出:"放宽民资进入垄断领域,主要意义在于不仅可以疏导当前汹涌澎湃而又没有投资方向的巨大民间资金,避免这些民间资金横冲乱撞、惹事生非,又可以逐步打破垄断领域,尝试性推动垄断行业改革。"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