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对话陈锡文:不要陶醉在城镇化的数字中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更新时间:2011/12/14 17:06:29   
>> 相关新闻链接
·影响中国的十大商业偶像 ·冯小刚:我和企业家不是一种人 但能帮他赚钱
·巴菲特的故事:当老爸中年下岗 ·解密巴菲特永不过时的投资八大预测
·克鲁格曼:可怜的企业CEO ·李嘉诚:执著抄底的超级富豪
·杨伟强:OTC企业成功的几大要素 ·马云:成功始于口碑,服务决定未来
·李连杰的“术”和“道” ·从十亿到百亿
 《财经国家周刊》:在地方层面,促进结构调整似乎缺乏足够的动力。经济增速下降一点就会出现各方“叫苦”的声音,粗放的、简单的增长已经形成了较强的路径依赖,从而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阻力重重。这一现状怎样才能改变?

    陈锡文: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长期以来,各地习惯于通过增加新的产能来促进经济的增长。在世界经济发展正常的情况下,新的出口产能的增加会被外需有效吸纳,这一模式还可以暂时持续,但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新的投资有多少能够真正实现效益,形势已经与过去大为不同。

    目前,金融危机还在不断深化,很多人在担心欧元体系会不会崩溃,欧债危机已经到了这样严重的地步,但是不少地方却无动于衷。仍然只是一味招商引资、扩大投资。问题是你扩大的这些产能,打算卖到哪里去?打算卖个什么价钱?很少有人考虑。

    我国的地方政府实际上是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主体,因此他应该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市场经济的一大优势,是每个市场主体都应该独立面对市场,因此发展活力很强。但市场经济也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市场主体必须自我管理、自负盈亏、自我约束。你需要多少投资,需要扩大多少产能,你所面对的市场能够吸纳多少,都应该严肃认真考虑。

    但现实的情况是,在一些地区,地方政府不对发展的可持续性负责,只是一味简单地通过增加投资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从而造成极大隐患。投资是需要资金的,在地方对资金使用的过程中,那些能快速拉动地方GDP的工程,包括盖大楼、建大广场等,资金都给予优先满足了。而改善民生所需的资金缺口,却留在那里。地方政府如此热衷于GDP增长,造成的风险会很大。

    所以,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还有很长、很艰难的路要走。在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地方政府切实承担起对经济长远发展的责任,而不是单纯的靠拼资源、搞项目。

    不要陶醉在城镇化的数字中

    《财经国家周刊》:您如何看待城镇化率马上就超50%?

    陈锡文:201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非常接近50%,可以说2011年超过50%已经是没有悬念的事情。这确实是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大里程碑。但一定要防止盲目乐观,不要陶醉在这个数字之中。

    按照统计局的统计,去年乡村人口是6.7亿,但是按户籍统计,农业户籍人口还有9.6亿。现在我们统计意义上的城镇化发展这么快,是把近2.9亿农业户籍人口算在城镇常住人口里的结果。一些地方城镇化推进的方式,基本上还是要“地”不要“人”,把农村的地圈进来了,但是真正的城镇户籍人口其实没增加多少,把农民挡在城门之外。所以,单纯去看这个数字是不是超过了50%,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如果农民的土地进了城,但失去了土地的农民并没有变成市民,可能会积累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要真正完成这一部分流动人口的市民化进程,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而另一方面,这些进城就业的农民本身的意愿是能够长期留在城市,不再回农村。但意愿与现实相比,往往是脆弱的。在没有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就业保障的情况下,他无法在城市扎根,这些人中的很大一部分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还不得不回到农村。

    这就意味着,虽然他们现在城市就业,但他们在农村的土地、房子都不能放弃,也不能够拔掉他们在农村的根。

    《财经国家周刊》:面对这些突出的矛盾,您认为中国的城镇化应该怎么走?

    陈锡文:首先,我们目前的城市化,更看重的是城市规模的扩张和美化,还没有考虑到如何有序地把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实际上,城镇化并不是等于叫所有不种地的人都搬到楼里去。而是应该更多的本着就地就近的原则,思考怎么让农民在当地发展非农产业。

    以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为例就可以看到,他们的城镇化并不是没有止境的发展下去,基本上走到75%就到头了。但在这些发达经济体中真正的农民,却都不到5%。这说明,有20%的非农人口是生活在农村。所以城镇化并不是要一味的扩张城市的规模,然后把没有土地的农民都弄进城市,城市难以承载这么大压力。

    第二点,是为推进城镇化所做的“铺垫”要到位。以亚洲为例,日本、韩国的城镇化进程都是较为平稳的。为什么中国的城镇化过程中有很多突出的社会问题?主要是中国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差距太大。

    日本、韩国在推进城镇化之前,他们的城乡居民都能享受无差别的政府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人们可以自主选择留在农村还是进城,具体生活在哪里对他们的社会保障都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最近几年,我国在这方面的进展非常快。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提高、新农保的推进都很快,到2012年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就会实现全国范围的覆盖。当然现在的保障水平还不高,但是制度建立起来了,将来就能实现城乡差距的不断缩小。

    第三点,是进入城市的这些人口,如何实现市民待遇。我们调研发现,包括东南亚、东欧的一些国家,他们在城镇化过程中会对长期在城市打工的人群有一个明确的安置政策。

    以泰国为例,一个农民来到曼谷打工,他如果只是来赚钱,将来还计划回到乡下,那么他只在劳工局登记就可以了。如果他计划“移民”曼谷,那么就还需要去社保局登记,需要个人、企业和政府共同缴纳社保费。缴费达到8年,就可以获得曼谷市民待遇。

    说到底,我国需要对推进城镇化进行顶层设计。这些问题越往后拖,引发的矛盾可能就会越尖锐,矛盾也会越集中。所以应该强调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结构要适当科学布局,让经济增长重心更多地往中西部地区、往县和县以下地区转移、下沉,以便于农民就地就近转到非农产业,转入到城镇,这样对农民、对整个城镇化的成本都会更低一点。要更多地关注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推进低成本的城镇化,不要把矛盾都集中到大中城市去。要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不断改善农民工进城以后的公共服务,为他们在城里扎根提供条件。



责任编辑:cprpu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