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一直被零售企业冷落的第三方物流,或在金融危机下出现转机。记者日前获悉,今年以来,一些超市开始一反常态,与物流企业“亲密接触”起来。而广州本土连锁龙头企业宏城超市则已经于今年初与物流公司正式“牵手”。有业内专家称,零售业在当下业绩出现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成本压力使他们不得不重新“放开”配送物流环节。而随着物流业专业化程度的提高,零售物流外包方面的合作也是未来的趋势。
节约成本3%-5%
“我们现在是把部分冷冻食品交给物流公司配送,进行局部试点,希望以后在绝大部分商品中推开。”宏城超市常务副总经理陈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证实,其物流配送环节正在进行着改革。他表示,此前其商品由自己的配送中心与供应商结合配送,由于门店较散,配送规模小,物流成本都比较高。从目前外包情况来看,的确可节省成本3至5个百分点。
据了解,广州金粤丰食品贸易发展有限公司便是与宏城超市“牵手”的物流服务商,其总经理卜华平表示,这实际上就是实现共同配送,多品牌集中,数量叠加的规模效应。他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假设一台货车每日须花费400元,配送10个点,每个点的成本就要40元。若仅下2-3件货,每件成本就达十几元。因此,配送规模与成本有着最密切的关系。
有业内分析人士也表示,即使物流成本都转嫁给供应商,但对于一些并不强势的零售商来说,就可能会面临更高的缺货率。相关统计显示,我国零售企业的平均物流成本一般占到销售额的10%,一些甚至更高至20%以上。欧、美、日零售业物流成本则仅占4%—6%。
卜华平透露,目前还有两家大型的外资超市正在与其接洽。
目前合作障碍仍多
广州商业储运公司总经理黄荣新也表示,今年也有大卖场与公司接洽过。实际上,业界对于第三方配送的模式是认同的,但合作起来并不那么容易。
据了解,目前我国零售业物流配送模式一般分为四种:自建物流配送中心;供应商直接配送;与供应商建立共同配送中心;外包委托第三方物流配送。沃尔玛采用自建物流中心集中采购配送,而家乐福采用供应商直接配送。中国仓储协会此前调查显示,我国零售业中只有13%依靠第三方物流,其中还以传统的仓储、运输业务居多。
卜华平认为,国内零售业普遍自建物流配送中心导致行业间排他性,以及中国零售企业规模不够大,无法将外包本应带来的规模效应放大是合作的障碍。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教授王先庆则指出,其实零售业与第三方物流之间的僵局是由于诚信机制,以及商家害怕价格、产品、客户等核心信息外泄等原因造成。
黄荣新就无奈地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就在为中石油加油站的便利店做物流配送,但是中国石油就不允许公司再为其他品牌配送。
专业化配送或先突破
王先庆表示,第三方物流在发达国家都得到了有效应用,只不过目前从中国国情来看,都还在起步阶段,合作模式也还要进行探讨。从商业发展的眼光来看,物流外包合作是发展的趋势。我国物流振兴规划中,物流外包就是重点之一。但他认为,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才是推动零售物流合作发展的关键。
据了解,在日本就大约有30%的零售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专业配送企业。卜华平也认为,常温配送在国内零售业中大多依靠自己的配送中心,若增加专业化建设在规模限制下无疑是很大负担,因此像冷链这样的专业配送才可能成为双方合作的突破点。
陈凯告诉记者,现在第三方物流合作模式还需要摸索,国内尚无成熟模式可以借鉴。他表示,目前来说,这一模式还需要物流服务商提高专业化水平,退换货问题也亟需解决。“物流外包合作最终还是要看企业自己的情况而定。”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