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上市扫清障碍,花园集团与职工股持有者进行了一场拉锯战
财经国家周刊报道 “阳光下,是谁掠夺了股东们的财产?”浙江花园集团工贸有限公司(下称“花园集团”)一位股东在给《财经国家周刊》的举报材料中写道。
2010年8月31日,花园集团间接控股的浙江花园生物高科股份公司(下称“花园生物”)IPO申请获得发审委审核通过。正在此时,花园集团神秘的职工持股会也浮出水面,为外界所知。
据浙江当地人士向记者介绍,2000年,花园集团为上马维生素D3项目,向集团内部职工和社会募集资金入股,共募集资金5000万元左右。这些资金以职工持股会的名义,形成对花园集团的持股。
职工持工会曝光以后,花园生物上市随即被管理层叫停,至今已逾7月。上述当地人士说,在这7个月的时间里,花园集团与职工股持有者进行了一场拉锯战。
花园集团为浙江东阳的大型企业之一,2010年销售收入达70亿元以上。花园生物主要产品为维生素D3,为花园集团的第一家拟上市公司,2009年净利润6884万元。
花园集团的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邵钦祥。其家族共控制花园生物总股本6800万股的60%以上。
十年一梦
2000年5月,花园集团获得了中科院理化所维生素D3生产工艺的独占使用许可,随即开始筹划维生素D3的工业化生产。为筹建生产基地,公开向社会募集资金。当时为引资,花园集团在在马路边支桌摆摊,宣传维生素D3项目的前景以及未来的上市计划。
花园集团的几百名职工都“自动地”变成了公司的股东。《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走访了该公司部分职工,了解到职工入股的资金为每月工资的10%,被公司扣下,最后都被转化成了股份。
在“独占使用维生素D3生产工艺,未来将运作上市”的鼓动下,部分社会资金也纷纷入股。
到底有多少资金流入了花园集团,公司未曾对外披露。有据可查的是尚未退股的数十位小股东的股权证,单张股权证上所记载的金额一般有五六万元,而一位股东手里往往有多张股权证。据他们估计,花园集团首批募集的资金有四五千万元,陆续募集累计有1亿元左右。
随后,花园集团组建了邵钦祥任理事长的“花园工贸集团有限公司职工持股会”,作为入股资金的持股平台,股东们也拿到了邵钦祥签名的股权证。
2000年底,花园集团按每100股1.8元向股东分红,花园集团股权证一时间炙手可热,股权证买卖开始兴起,价格从初始投资时的每股1元涨到了1.5元。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010年8月,每股价格逐渐涨到2元、3元,甚至高出了4元、5元。
让股权证持有者激动的是,花园生物的上市也近在眼前。
2010年8月31日,花园生物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公布。记者查阅招股说明书,无论是在花园生物还是其控股公司祥云科技以及花园集团的股权结构中,均未发现职工持股会的影子。
持股10年的职工持股会,在上市明朗前突然无影无踪。“那一天对于花园工贸集团职工持股会的股东而言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从喜悦的天堂一下跌到黯然的地狱”。一位小股东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