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迷踪
小股东们的投资资金和股权都到哪里去了?
记者了解到,当初实施维生素D3的项目平台为杭州下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下沙生物”)。下沙生物成立于2000年7月,由花园集团的子公司浙江祥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祥云科技”)持股90%。
拟上市的主体既不是下沙生物也不是祥云科技,而是邵钦祥实际控制的花园生物。花园生物成立于2000年12月,成立之初,定位也是维生素D3系列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销售。这个定位和下沙生物重合。
随后,花园生物分3次对下沙生物实施收购:2004年4月以2800万元收购35%股权,2006年4月以1680万元收购21%股权,2007年10月以3520万元收购剩下的44%股权,总计8000万元。
小股东们对记者指出,花园生物收购下沙生物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上述对外募集资金。
这样,下沙生物被装入了拟上市的花园生物,但在花园生物的股权结构里,并没有给“持股会”的留下位置。招股说明书显示,花园生物发起人包括花园集团、中科院理化所和邵君芳等10名自然人。
在随后的增资扩股中,花园生物的大部分股权再被装入祥云科技,最终在本次上市发行前形成了如下的股权结构:祥云科技50.57%,邵君芳5.51%,中国信达15.07%,中科院理化所2.51%,其他37名自然人26.34%。
而在祥云科技层面上,花园集团持股86.63%,其余由邵徐君、龚知海、魏忠岚、马文德等4名自然人持有。
在花园集团的股权结构中,邵钦祥占60%,邵钦祥的女儿邵燕芳、邵燕青各20%,花园集团职工持股会至此了无踪迹。
清退
花园生物的招股说明书公布后,花园集团方面并未就股权问题向小股东们做出说明,这引起了小股东们的质疑。
小股东的强烈反应引起管理层的关注。当地一位小股东向记者出示了一份证监会的回函,其中写道:“浙江花园生物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我会在审企业,对你反映的有关问题,我会予以关注,并将按相关规定程序办理。”
随后,花园生物在过会以后,暂停了上市的步伐。3月11日,《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致电花园生物董秘喻铨衡时,得到的答复是“正在与证监会沟通”。对于“职工股”的处理问题,喻表示不愿评论。
在2010年底和2011年初,花园集团一方面继续按照惯例向职工持股会的股东分红,另一方面开始清退职工股。
记者在当地调查了解到,自2010年12月25日开始,小股东们陆续收到“花园集团工会职工持股会”发来的手机短信。
12月25日的短信内容显示:“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及政府要求,花园集团工会职工持股会从9月17日开始进行清退。还未办理清退的人员要求在2010年12月31日前抓紧到职工持股会办理清退手续。”
2011年1月2日的短信内容显示:“花园集团工会职工持股会自从2010年9月17日开始清退后,现已基本清退。至今你还未来办理清退手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1、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花园集团工会职工持股会已解散,以后不再进行分红;2、未清退人员的本金一律存入银行工会专户;3、2011年1月1日开始,退股补偿规定已调低,新规定执行到2011年1月10日止;4、2011年1月11日起退股补偿规定还将再次调低。”
小股东们还不断接到花园集团的电话。电话中要求小股东“顾全大局,以地方经济发展为重”。
部分拒绝退股的小股东在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其中一些股东所在单位领导亦接到花园集团电话,要求对某人的“不顾全大局、拒绝退股”的做法进行批评教育。
据了解,花园集团退股的价格在1元到3元不等。
一位小股东大致算了一笔账,假如持有1万股,经过送配股之后变成1.27万股,若按2元的价格清退,大约拿回2.53万元,加上这些年的分红,总共拿回3万多元。持股证上显示,最高的现金分红比例为2007年的12%,2002、2006、2008、2009年分别为10%,2000年仅为1.35%。如果当初是按1元的价格购入,扣除物价上涨因素,这十年的收益应该比存入银行略高一些;而如果是按照1.5元以上的价格从他人手中购入,那么这些年的收益率可能就变成负的了。
“有不少人是亏本的,因为在上市远景的激励下,股权的交易价格早就翻了几番。”一位小股东说,“如今花园集团方面单方面制订退股价格,这显然没有充分考虑股东们的利益。”
“花园生物是医药化工、生物化工及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企业,产销量居世界第一,根据创业板当前平均60~70倍的市盈率以及给行业领先企业的的溢价,公司2009年每股收益1.01元,上市后少说每股也在70元以上。”一位小股东对本刊记者说。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