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政企不分是控烟的最大障碍,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兼任中国烟草总公司总经理,烟草专卖局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烟草流行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如今烟草业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健康危害型’产业。虽然现阶段卷烟业是国家财政的‘纳税大户’,但是其付出的社会成本很大,‘净效应’已为负值。”《控烟与中国未来》主编之一、中国控烟办公室主任杨功焕在《控烟与中国未来—中外专家中国烟草使用与烟草控制联合评估报告》发布会上指出 (以下简称报告) 。
政企合一的履约机制遭质疑
据悉,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于2006年1月9日在我国正式生效,2011年1月9日是中国履行五周年。为了履行《公约》,我国政府于2007年4月由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以国家发展改革委(现为工业与信息化部)为组长的八部委参加的履约部际领导小组。
但是,五年来国内的履约情况不尽人意。据中国控制吸烟协会监测显示:从2009年9月至12月的4个月内,有52家烟草企业赞助公益活动及文体赛事活动共79次,有的希望小学被烟草企业冠名。
控烟专家普遍认为,由于国内政企合一的履约机制,致使我国的履约工作没有实质性进展,这已对我国的国际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严重损害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
杨功焕直言,“政企不分是控烟的最大障碍,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兼任中国烟草总公司总经理,控烟管理和烟草企业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国家烟草专卖局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宜群指出,五年来,从实施情况看,领导小组基本没有作为,没有起到领导控烟履约的职责。
“《公约》有‘提供戒烟帮助、警示烟草危害、全面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以及烟草加税和加价’等规定,中国在这些方面的履行基本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可以说,这五年是中国控烟的停滞期。”杨功焕告诉本报记者。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