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来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如今大致完成,刺激政策在扩内需、调结构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在物价、收入分配、就业、地方债务等方面,收效不甚乐观。
2008年底,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防止国内经济增速持续回落,我国政府审时度势,宏观调控及时转向,明确提出“保增长”,全面实施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经济刺激计划。如今,两年时间已过,4万亿元投资计划大致完成,目前有必要对此轮经济刺激计划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积极效果
宏观经济增速明显回升。从2007年第3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了新一轮下行区间,到2009年第1季度,已连续7个季度回落,GDP增长率跌至6.2%,不仅低于2007年、2008年的增长率,还低于1979—2009年平均每年增长9.9%的水平。之后在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组合拳”的刺激下,经济增速逐季回升,2009年第2—4季度增速分别为7.9%、9.1%、10.7%,全年为8.7%。2010年前三季度增速为10.6%,回到2008年初的水平。
国内需求增长逐步加快。投资需求方面,2009年前4个月新开工项目投资出现“井喷”式增长,之后虽然有所回落,但2009年全社会投资增长势头仍然强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1%,达到历史最高点。2010年,尽管国家对投资增速有意进行压缩和控制,但1—11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9%,接近2008年全年水平。同时,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国家重点鼓励和支持的农业和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文化等民生工程投资同比均有大幅增长。
消费需求方面,政府实施的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房地产刺激政策等消费补贴作用明显,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同比增长15.5%。2010年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224亿元,同比增长18.4%,超过2009年全年水平2.9个百分点。
出口需求方面,虽然2009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比2008年下降13.9%,但从当年12月份起,外贸进出口就大幅增长。2010年继续延续了这个态势,1—11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6772.8亿美元,同比增长36.3%,处于一个较高水平。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得到进一步推进,政策效应逐步显现。2009年以来,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坚持把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攻方向,国家制订了重点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了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兼并重组、自主创新等一系列推动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同时,实施了加强自主创新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加强节能减排等措施。
“三农”工作和民生工程得到进一步加强。2010年我国“三农”预算为8130亿元,比2009年增加900亿元,财政赤字规模增加1000亿元,支出结构明显向民生倾斜,农村饮水安全、农村电网改善、农村公路、农村沼气、农村危房改造等工程得到大力加强。另外,宏观政策着眼于缓解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长远发展增强后劲。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