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目前,各地相继公布“十二五”规划建议,多个省区明确提出G D P总量或人均G D P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达到10%、12%、13%甚至5年翻番的目标。
报道引发广大网民热议。有网民认为,新的“G D P升级大战”如果不及时遏制,中央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就可能落空。一些地方希望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把经济总量“做大”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高目标中显露的经济增长“急躁症”需引起警惕。
GDP崇拜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
“如果各地对于‘十二五’的理解依旧停留在G D P增速翻番的层面,只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而不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上下工夫,不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上有实质的举措,不在改变收入分配的严峻失衡上迈出实质的步伐,不在关键领域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型上有所交代,就会如温总理所言的,之前经济改革的成果也会毁于一旦。”新浪网博主“马光远”认为。
网民“刘毅”说,在一些地区的“十二五”规划蓝图中,G D P增长目标雄心勃勃,而且非常具体。这让人不由得担心,现实中不计代价、不计资源环境成本的发展方式仍然存在,这种发展方式带来的G D P增长,代价过于高昂。
有网民认为,铲除G D P崇拜之难,并非难在某种落后的发展观念过于根深蒂固,而是难在这是一场事关全局的利益调整,必须在制度导向上下力气重新调整既有利益格局,在政府职能转型、官员政绩评价体系、地方税收来源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刻的改革和纠偏。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