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世行份额和投票权重划过程中,中国的比重从2.77%提高到4.42%,但份额和投票权仅构成影响力的一部分,作为融资来源,常能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发挥强大而持久的影响。世行首发人民币债券,意味着中国对这些组织的影响力在扩大和巩固,而以本币向这些国际金融组织提供融资,这种影响扩大效果更强。
无论沪深股市投资人如何期盼“让股价飞”,从国际金融体系的视角来看,2011年新年伊始最有象征意义的中国金融事件,还属世行宣布将在香港市场发行5亿元人民币债券了。若论金额,世行这笔人民币债券数额不大,折合7590万美元,期限两年,收益率为0.95%。但这意味着一种潜在新国际货币在国际化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中国在现行国际金融体系框架下的影响力基础在进一步扩大。这笔债券由汇丰控股(HSBC Holdings PLC.)而不是中资金融机构承销,也体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态势。
世行发行人民币债券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促进作用,同时表现在人民币资金的供给方和需求方身上。2008年12月,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开始实行人民币结算试点,次年4月,上海和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从那以后,人民币跨境贸易计价结算步伐大大加快。但在实践中,人民币计价结算最大阻碍因素之一就是人民币升值预期,这种预期虽然激励了市场主体持有人民币的动机,但也使得他们往往对人民币抱着“惜售”心理,更偏好持有人民币,而使用其他“软币”支付结算,从而形成了提高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和阻碍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双重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发展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既能为需要人民币资金的境外企业、机构开辟了获取人民币资金的新渠道,又能为持有人民币的境外投资者提供收益率较高的人民币资产,进而化解了因人民币升值预期造成的提高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和阻碍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双重效应困境。
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展,也意味着人民币投放渠道进一步拓宽。一种国际货币从母国向海外的投放渠道,主要有进口贸易(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对外信贷和对外投资三条,目前,通过旅游者携带出境等民间渠道,至少已有上千亿人民币流入海外;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也在稳步发展之中,但对外信贷和对外投资作为人民币投放渠道尚待加强。而且,对外投放人民币资金的信贷渠道目前还有一个突出缺陷:高度依赖于官方信贷渠道,商业信贷相对滞后。在人民币资金投放的信贷渠道起步之初,这种格局自有其道理,但不能长久维持。我们需要大力发展包括债券融资在内的广义商业信贷渠道,向海外投放人民币资金,只有这样,才能为信贷渠道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分散目前仍高度集中于政府的风险。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准许海外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发行人民币债券等渠道,向贸易伙伴提供更多人民币用作支付手段。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