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和其他一系列机构率先获准发行人民币债券,也体现了我方的谨慎态度。毕竟,信息不对称是金融市场上天然存在的问题,其他条件相同,海外融资者进入本币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只会比境内融资者进入时更严重。所以,在人民币证券市场起步之时,我们只能先从信誉卓著的机构、从小额交易开始,摸索前行,积累经验。亚洲开发银行、国际金融公司、麦当劳、卡特彼勒(Caterpillar)、俄罗斯JSC VTB 银行和世行最先进入人民币债券市场,就体现了这种谨慎。
随着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体崛起,提高新兴市场在国际金融体系话语权力已成国际热门话题。在2010年4月世行份额和投票权重划过程中,中国的比重从2.77%提高到4.42%,但份额和投票权仅仅构成影响力的一部分,作为融资来源,常常能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发挥非常强大而持久的影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国际金融组织要充分履行其职能,仅靠股本性质的份额远远不够,其运用的大部分资金源于外部融资,这样,控制着这些国际金融组织外部融资来源的国家就对这些组织拥有深刻的影响力。实际上,站在美国这个国际金融霸权的立场看,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长期陷于股本不足而不得不依赖于美资机构把持的所谓“国际金融市场”,实在是一着高招。现在,中国成了国际金融组织外部融资来源,意味着中国在这些组织影响力的基础在扩大和巩固;而以本币向这些国际金融组织提供融资,这种影响扩大效果更强。
融资完成之后,如何运用的问题相应浮出水面。笔者目前所见报道尚未明确提及世行将如何运用这笔人民币资金。世界银行声明说,发行这只债券证明了它支持人民币离岸市场成长的兴趣;世界银行融资部门国际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此前说过,计划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用以支持中国内地的开发项目。但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来看,笔者更希望世行将这笔资金用于其他国家的开发项目,然后由这些国家使用人民币去购买他们需要的货物和服务。
能否用人民币买到持有者所需要的货物和服务,这是决定人民币国际化成败的首要条件。在信用货币时代,老牌国际货币发行国可以无需在本国生产这些商品和服务就让其本币持有者无限量购入所需商品和服务,但作为一种新晋国际货币要想做到这一点,本国必须能大量生产并供应这些商品和服务。作为出口商品包罗万象的世界头号出口大国,我们有能力满足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消费品的需求,但我们的自主先进制造业还不能充分满足贸易伙伴对先进制造业产品的需求。因此,我们的先进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工业,多多努力吧!由于生产周期长,这些行业在出口贸易中承受的汇率风险格外突出,对人民币计价结算的期望也因此而格外强烈,而他们的市场业绩又将反过来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人民币结算的成败得失。
中国先进制造业和人民币国际化,实际上是相互促进的。
(梅新育 作者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