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在这方面,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相比其他国家来说,中国比其他绝大多数国家显得还稍微主动一些。因为经济份量这么大,通过国内调控的余地空间要大一些。其他经济体要小一些,调控难度比我们要大,调控空间跟我们不能比。像印度洋葱涨价,闹的天翻地覆。而且流动性泛滥,造成通胀压力,不仅仅局限于货币,在资产领域价格上涨特别突出。而资产领域价格上涨带来的风险会更大,因为资产价格大部分上涨,泡沫破灭,对经济的杀伤力超强。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把政府推向进退两难的境地。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由于流动性泛滥,资产价格大幅度上涨,这样未来的经济稳定,按道理说应该收紧货币,抑制资产泡沫上升,否则资产爬得越高,跌得越重。但是从政治上来说,这样做往往又是自讨苦吃,因为资产价格大幅度上涨,很多居民为了逃避负利率的影响,纷纷融入楼市、股市,这样人一多了,你再一调控,对他们的利益是个损伤,这样你的调控就会遭遇政治压力。如果是那些股市、楼市的大颚们有意识利用这种压力来绑架政府决策的话,那就更难了。
最近国内的股民也在抱怨,近来股市行情指数不好,说让子弹飞,什么时候能让股价飞,但是真的股价飞,后来会有个什么结果?所以我们的股民,你想获得更多的资产收入,这个欲望不是坏事,但是这个欲望实现的程度是有分寸的。
梅新育:中国市场农产品价格上涨的趋势难以更改
[梅新育]农产品的价格调控往往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有一个相互两难的问题,价格太便宜了,作为市民消费者来说自然笑逐颜开,但是谷贱伤农。如果高了,市民消费者又怨声载道。所以确实需要在这中间找到一个比较平衡的目标。第一,我们需要看到,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密集、人均耕地非常少的国家来说,农产品在较长时间内,它的相对价格必定是上涨的,不能指望一个人均耕地非常少的国家,农产品价格持续保持。第二,保证农产品价格在一定时期内上涨的幅度不至于失控。第三,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与这个是相适应的。如果把握住这三点,我想就可以。
但不管怎么样,我认为可以确认的一点,中国市场农产品价格上涨的趋势,这一点是不可更改的。特别是土地密集型的农产品,比如粮食、棉花,需要耗用大量土地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它的价格上涨将会更加突出,而且这些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将是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当中,是最早丧失成本竞争力的行当。农业当中别的农产品生产,可能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这样的发达国家相比,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还能保持成本竞争力,但是像粮食、棉花这样的土地密集型产品,将是最快丧失成本竞争力的产品,其实现在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丧失成本竞争力。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