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石星
跟风炒作风险大
12月20日,在桥西批发市场,记者看到王忠堂和几名搬运工没精打采地坐在电子秤旁,望着一车生姜在发愁。他告诉记者,最近才从山东运来的5吨生姜,3天才卖出去250多公斤。
“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王忠堂说,这车生姜收价每公斤4.6元至4.8元,而批发价只有6元至7元,除去运费、人工成本、损耗,每吨要亏700多元。这几天来,他守着一车生姜,卖也不是,不卖也不是。
“这车姜还亏得少点,关键是我那批大蒜还不知道怎么办呢。”王忠堂更大的心病,还是他在山东没拉回来的30吨大蒜,“就按现在的批发价,我们最少要亏8万元。”
王忠堂告诉记者,他和妻子在石家庄做姜蒜生意多年。前年,因大蒜行情不好,他们亏了六七万元。去年,因摸不清行情,他们停了一年没做。今年,看到大蒜生姜行情居高不下,批发大蒜生姜的赚得盆满钵满,夫妇俩重操旧业,开始在山东大量收购生姜,到山东、河南大量收购大蒜。
“本想赚一把,结果倒赔了钱。”王忠堂说,刚把生姜从山东拉回来,价格就降了。最让他头痛的是,收到的30吨大蒜,收购价每公斤11元,现在的批发价却是每公斤8.9元。如果要拉回来卖,按现在的批发价就要亏近8万元。加上运费和损耗、人工费等2万多元,一共要亏十多万元。难受的是,30吨大蒜不拉回来,储存在当地的冻库,库存费每吨每天380元至400元。如果价格继续降,会亏得更多。再就是,大蒜如果存放太久,发芽了就会卖不出去,那样会亏得更惨。
“做了十多年生意,数今年亏的多。”说起大蒜,王忠堂一脸愁容。
“还有很多批发姜蒜的老板要被套。”因为大蒜生姜无法脱手而要亏本的批发商,远不止王忠堂夫妇一家。这些批发商都向记者叫苦:“这次,我们真的赔钱了。”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