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银行体系可以变相获得政府信用担保时,商业银行将不再严格遵守商业原则,而是充分利用政府信用担保信誉来不断扩大房贷规模,以获取短期利润最大化,已经导致银行体系累积了较大金融风险。从这个角度分析,银行体系根本就没有减缓信贷规模快速扩张的内在动力,这可以解释浙江部分地区商业银行为何在默认房地产开发商垫资二成首付情况下还敢发放房贷的市场乱象。
确实,在当前中国特色的金融体系下,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商及住房投资者等行为主体“各怀鬼胎”,都想方设法利用按揭贷款工具,从银行体系中套取大量廉价且杠杆率较高的信贷资金。当国家实施房地产调控时,这些市场主体的行为会有所收敛,但一旦房地产调控处于僵持或变相“空调”时,它们就会尝试突破房地产调控的政策限制与约束。如果合力突围成功的话,住房按揭贷款规模将快速扩大,房价上涨也将“卷土重来”。
从目前来看,房地产调控对遏制房价上涨的市场影响尚未完全体现,房地产调控仍处于僵持状态之中,在客观上鼓励了国内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商及住房投资者等行为主体再次谋求突破房地产调控底线,特别是突破房贷政策的相关规定与限制。据此观察,浙江地区部分商业银行变相放松房贷,并非孤立现象,但这将彻底改变市场对房地产调控声誉与效果的合理预期,近期部分大中型城市房价“不跌反涨”的趋势,再度凸显了当前严厉房地产调控正处于是否会失效的尴尬境地。
在笔者看来,有效控制房地产信贷规模,是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前提条件之一。但是,目前部分地区变相放松房贷的各种做法,无疑对旨在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房地产调控构成了严峻挑战。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这种行为,不排除此次严厉房地产调控在这场博弈中将再度成为“空调”的可能性,市场也将可能再次失望而归。(易宪容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