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乾辉:企业经营风险涉及方方面面,比如市场变动风险,财务风险、战略决策风险等等,对于食品企业来讲,我认为食品安全风险是凌驾于所有风险之上,因为一个企业如果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小则影响企业声望,大则影响整个行业发展。比如三聚氰氨事件就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
全供应链如何实现定制化管理
新华网:其实,做食品行业是非常不容易的,就像这桌上一瓶水,它在超市里可能只卖几块钱,但它背后包含了从田间到餐桌一整套的安全管理措施。食品安全应该从源头抓起,康师傅对于上游的供应商,如何保证食品安全?
杨乾辉:我们一直认为,食品行业最关键的,就在于对原料的掌控,原料掌控不只是说你能掌控这个原料供应,还要能够掌握原料的品质和食品安全的风险,因此我们在对所使用的原料,会依据它对品质影响的高低,以及所承受到食品安全风险的大小,将原料划分成甲乙丙三类。再针对原料未来持续供应的风险,将供应商分成ABC三级。提供甲类原料的A类供应商,是我们的策略合作伙伴,我们把它称为技术合作伙伴,因为不只是要求他提供原料,我们还会跟他有技术方面的合作,包括从原料的源头管理的技术到生产工艺技术。我们原料品质、产品规格、成品品质都有要求。
此外,我们有食品安全研究部。我们会对最根源的农产品的园艺管理或畜牧管理进行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主导供应商,他们对订单原料规格,应该要注意哪一些。比如我们了解茶叶种植在全国的分布、所使用的农药的状况、茶的品种分布及养育,主要目的是帮助原料供应商如何去选取原料,原料品质得到保障,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会得到保障,这是环环相扣的。
新华网:这就是所谓的原料定制化?
杨乾辉:对,有点像定制化,因为我们对原料规格、制成工艺规格、供应量规格都有定制,这是我们整个生产供应链的一环。
新华网:您刚才提到的是对上游原料供应的安全监管,在下游配送环节上,听说康师傅有一个数据库,产品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以检索到,是这样吗?
杨乾辉:是的。除了对上游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我们对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下游的经销商的品质管理都很关注。数据的建立和追踪是其中最根本的一环,产品的批次、批量、运送到哪里,我们都随时监控。此外,我们会督导经销商的储运管理,比如对仓库、配送方式等都有管理,我们会对经销商的仓库打分数,如果不及格,我们就会定期追踪考核。所以,我们的质量管理的体系贯穿了从上游供应商到下游经销商的整个产业链条中。
为什么说产品安全是设计出来的
新华网:我们了解到康师傅有一个管理思路,产品安全是设计出来的,您能不能介绍下产品是如何在设计过程中融入安全管理的要素?
杨乾辉:这点我要特别强调一下,食品安全管理,最重要的是在规划阶段,当开发一个产品时,需要事先考虑涉及到产品安全的要素有哪些,这些要素对使用的原料及生产工艺有哪些影响。这决定了我们要不要生产这个产品,如何生产这个产品,因此,我们必须对所使用原料、所采用工艺做深入了解,对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在设计时就要把它排除掉,这样我们在下一个阶段再执行品质管理时才是可靠的。
新华网:也就是说这种工业化生产,它可能更有助于食品安全管理?
杨乾辉:是的,因为食品业也就是食品加工业其实就是工业化生产,因为这种工业化生产是连续的、快速的,所以对于食品安全风险的管理,要更到位才行,因为它是大批量的。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