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高中毕业就出国读大学,”王微说,但原因却不是成绩太好或者家里资金雄厚执意送他出国,“我高考实在不行,离分数线差得远。”好在当时福建的另一种流行风气给了王微新的选择,“那时福建挺流行将孩子送出国读大学见世面,所以父母省吃俭用,还是支付了我的学费”。
用王微的话说,现在回想起来,自己曾经是个“差生”。不过他对自己的过去一点都不避讳,因为到了美国史泰顿岛学院之后他马上成为优等生,次次考试排名靠前。
王微解释,可能是更习惯美国的教学方法,但更多的是美国文化对自己的影响:敢于说话、敢于提出要求。这样王微不再被动地学习,而是很快就找到了学习的窍门,迅速成为优等生。
可是王微在美国的日子并不好过,甚至可以用“艰苦”来形容。因为没有奖学金,王微除了省吃俭用外,就是挤时间去到处打工。“当时洗过盘子,也做过餐馆服务生,送过外卖”。
分身有术的王微不停地在餐馆和大学课堂间穿梭。这似乎成了他的一项“特长”,在他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学业并找到工作前,王微一直都是靠打工养活自己。
1996年,王微顺利毕业,取得学士学位。他的打工生涯告一段落,因为他获得了美国休斯公司的垂青。进入休斯后,王微却发现自己技术功底不够,于是他决定继续攻读硕士。“估计当时公司也没太仔细研究我的读书申请,因为我需要全职工作,并且还要拿下硕士学位”,王微回忆说,“当公司同事意识到我要做什么,他们都惊呆了”。
王微开始了他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学习,同时也进入了他人生当中最艰辛的一段历程,他需要全职工作,每个月要从华盛顿飞一次北京,同时还要读书,但是王微不可思议地只花了一年零三个月就顺利地拿到计算机专业的硕士学位。
1999年,王微被美国休斯公司总部派到在北京的分公司,负责亚太市场的新产品推出,那一年,他26岁,已经是一个标准的“金领”。后来的互联网泡沫时期,王微去了法国的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攻读M BA,然后又应邀加入贝塔斯曼在线。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