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中海油化学计划在未来几年形成约400万吨的尿素生产能力和400万吨左右的磷肥和复合肥的年生产能力。钾肥方面,该公司还要争取通过国际化的运作,实现100万吨到200万吨的生产能力,并争取在化肥贸易板块实现约300万吨的供给能力。而这些都将通过市场并购的方式去整合资源。
“有了资源、资金和销售网络的优势,加之中海油在化肥市场属于后起之秀,装置比较新,工艺先进,这样的目标不难实现。即便在化肥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陈丽乐观地评说。
整合成趋势
变则通,通则久,这是企业在市场的风浪中持续前行的不二法则。透过中石化退出,中海油挺进的表象,分析当前我国整个化肥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其今后的走势,整合二字是业内专家的共识。
结构调整在即
今年上半年,我国大多数化肥生产企业在盈亏线上挣扎,甚至出现巨额亏损,有60%的尿素企业出厂价跌破成本线。不少化肥生产企业因受高成本和高库存影响,纷纷被迫停产、减产或提前检修。生产的快速增长和需求的平稳增长导致化肥供需矛盾不断加大。目前氮肥和磷肥产能过剩约20%。根据我国“十二五”化肥行业规划思路,接下来,加快结构调整,通过并购整合淘汰落后产能,争取实现产需总量基本平衡,略有节余的状态是行业结构调整的总体原则。
据陈丽透露,“十二五”期间,我国新增产能与落后产能淘汰基本抵销,氮肥产能达到供需平衡、略有节余的格局。氮肥企业数量会减少30%,由394个(按集团统计)减少到250个,大约会建成20个左右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氮肥企业集团。同时,以下几类企业需要转产或退出:一是对占氮肥总产量20%的气头企业进行原料改造或转产;二是能耗指标不达标、连续三年亏损,且停产1 年以上的约500万吨(实物)产能需要退出;三是中石化的300多万吨产能计划逐渐退出。
磷肥 “十二五”规划不再批准新建项目。2010年还将新增150万吨(折纯,下同)产能,已经开工建设的“十二五”期间计划投产约有150万吨,落后产能淘汰约100万吨。到2015年末,中国磷肥总产能为2200万吨,总产量1600万吨,除去出口部分300万吨,基本满足1300万吨左右的国内需求量。
钾肥按照1∶1∶1的原则,即对于“十二五”末约1200万吨的实物需求,供应体系应采取国产1/3进口1/3境外开发1/3。“必和必拓对加钾的收购行为、俄罗斯和白俄罗斯钾矿的合作意向都昭示着世界钾资源的集中度将越来越高,谈判难度也将随之越来越大。为此,中国企业加快国内和境外钾资源的开发步伐是保证钾肥需求的最好措施。”陈丽指出。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