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难降
当前,资源价格上涨“吃”掉了企业很大一部分利润,但化肥产品的特殊性,使得企业无法通过下游销售环节来释放压力。加之出口受阻,企业面临两难窘境。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当前的尿素总产能为363万吨/年,占全国产能的6%。旗下拥有巴陵石化、镇海炼化、安庆石化、九江石化、湖北化肥、金陵石化、齐鲁石化7家大型尿素生产企业。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化肥处处长李志坚说:“中石化短期内难以通过降低成本的方式解除市场压力,而调整产业结构,退出不具备竞争优势的薄弱产业,集中力量发展主业更符合其有退有进、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原则。”
中石化在作出退出化肥市场决定之前也做过努力。近几年,在国际油价攀升的压力下,化肥行业“油头”企业的生产经营不堪重负,纷纷投巨资引进先进生产线,优化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化肥原料线路改造。中石化早在2003年,就着手炼油化工系统开发利用煤焦化工、降低炼油和化肥生产成本等方面的论证和研究,把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煤工艺技术——壳牌粉煤气化工艺技术成功地运用于化肥合成氨装置,并先期对7家化肥生产企业中的5家进行了“油改煤”、“油改气”化肥原料线路改造。
天公不作美。中石化费尽周折调整原料路线,希冀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然而天然气和煤的价格也开始不断上扬。雪上加霜的是,中石化的天然气和煤炭原料产地距离化肥厂区较远,高昂的运输费用也使其成本居高不下,两方面原因使化肥经营压力大,营利水平十分不理想,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亏损,产业竞争优势不明显,制约了进一步发展。
以退求进
隆众石化商务网化肥信息主管张茂晶认为,此举是中石化以退求进的重要方略。“中石化的化肥品种比较单一,主要是尿素,本身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再加之没有规模化生产化肥的资源优势,选择淡出市场有利于丢掉包袱轻快前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发展并非是资产规模越大越好,关键是能带来效益的这部分资产的比重越大越好。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以局部的退出为条件。
近几年,随着国内化肥市场逐步放开,我国化肥产能飞速增加,短短5年间尿素年产量就增长了47%。国内尿素市场供给的增长已经远高于工、农业生产需求的增长。有资料表明, 2009年我国尿素新增产能约为430万吨,总产能达到6300万吨。而全国工、农业化肥需求量5200万~5300万吨,产能过剩首次超过1000万吨。令人堪忧的是,目前国内仍有不少在建和将建的项目,国内尿素产能还将继续扩大。中石化当前的尿素生产厂家正好在我国产能过剩比较严重的的几个地方,这样的决策不仅对中石化自身有利,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尿素产能的过剩局面。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