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伪劣一多,就有了“审丑疲劳”,以至于在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说很多高价蜜中或被掺入至少60%的低价蜜或被直接掺入大量果糖时,我并未惊讶,好歹这些东西还不至于致人“结石”或催人“早熟”。倒是广州市质监局的提醒很及时,说是市民最好不要购买太便宜的蜂蜜,比如10多元的洋槐蜜几乎可以肯定是加了“料”。
与此同时,针对北京工商局曝光56款问题首饰,其中“周生生”18K金手链含金量不达标的事,广州市工商部门也表示会加强监管,近期将开展专项检查行动。未雨绸缪,做法值得肯定。但是,这两件事也当引起我们深思——假冒伪劣为何如此猖獗,无孔不入?
不管是把低价蜜当高价蜜卖、以果糖充当蜂蜜,还是金手链含金量不足,说到底都是以次充好、缺斤短两。再联系到此前的苏丹红、地沟油、三聚氰胺……本来,这些都是不应该出现的东西,却因为某种诡异的原因而出现了,这个原因,我想就是诚信缺失。
子曾经曰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朱熹也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简单来说,所谓诚信,就是说话办事真实可信,不欺诈,不虚伪。具体到商家的诚信,起码一点,产品必须按质保量,不能缺斤少两,更不能“挂羊头卖狗肉”。显然,卖出去的产品是不应该有瘦肉精、三聚氰胺这些东西的,果糖也是不能充当蜂蜜的,18K金手链的含金量应该是75%的。
眼见着近年来各种保健补品甚嚣尘上,钙、铁、锌之类据说缺啥就能补啥,那么,缺诚信又该怎么补?可惜的是,跟“后悔药”一样,世上没有“诚信药”这种产品,也就意味着把诚信补回来得“另辟蹊径”,以我之见,莫如加大不诚信的成本。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