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有半年左右的传导期,其影响一旦从企业生产蔓延到日常消费领域,物价上涨势必过快,出现消费萎缩,最终影响企业生产,重创实体经济。”他说。
除了向世界输出通胀外,美国的量化宽松还将推动美元进一步贬值,对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全球各主要货币构成升值压力。2001年以来,美元已经累计贬值了31%。另外,中国等国拥有的美元外汇资产也将遭到严重“稀释”。
杨斌指出,美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实质是“有意识的”滥发货币,是典型的人为操纵汇率,促使美元大幅贬值增加出口竞争力,并使各国美元外汇资产缩水以化解美国的天量外债。当前美国海外债务余额达13万亿美元,占其GDP的90%以上。
美国滥发货币还将严重影响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中国面临热钱压力正在空前积聚,只能收紧资本项目,这与人民币国际化目标背道而驰。
除了美国滥发货币的外部挑战,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又出现了新的恶化,爱尔兰的主权信用评级面临调低风险,并很可能步希腊后尘,成为新一轮欧洲债务危机的“燃点”。这使本已脆弱的全球经济复苏前景更加不确定。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其房地产泡沫破裂,爱尔兰金融体系严重不稳。9月底,爱尔兰政府宣布,救助本国五大银行可能耗资500亿欧元,预计今年财政赤字会骤升至GDP的32%,这一比例远远超过希腊,高居欧盟榜首。
而欧元区的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也存在严重的债务和财政问题,预算赤字占GDP比重均严重超出欧盟规定的3%上限。葡萄牙主权信用评级被惠誉下调至AA-,前景被定为负面,成为继希腊之后又一个信誉受损国。
英国和日本政府的债务问题也不容乐观。目前英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12%,公共部门净债务总额达到8485亿英镑,相当于GDP的59.9%。去年日本的主权债务规模则是GDP的201%。
尽管中国今年前10个月的出口量已超过去年全年,但是一些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外部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未形成,国际市场需求难以实现较大扩容,中国出口将受到严重削弱,而从长期来看,中国向“零顺差”转变的趋势似乎已经不可避免。
作为当今世界的第一出口大国,中国已经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目标。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一季度,中国遭遇贸易救济调查就达19起,涉案金额同比增长达93.5%。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