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建筑长寿是社会资源的最大节约
客观上,中国处在大变动时期,建筑本身寿命就不会太长;最大的主观因素则是规划更改频繁
“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是最大的资源节约。”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拆了建、建了拆,一个建筑一百年拆三次,这是巨大的社会资源浪费。
那么,中国的建筑为什么这么短命?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业界专家、学者分析认为,城市化进程过快、规划更改频繁、设计有缺陷以及质量不达标,都是造成中国短命建筑的主要原因。
短命建筑是巨大浪费
“中国建筑短命有客观上的历史原因。”顾云昌说,过去,中国在住房问题上欠账较多,一开始政府考虑先把房子盖起来,让大家住进去,因此在设计标准、规划标准上要求不高。现在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盖的房子已经很难符合当前的居住需要。一方面,当时的建筑质量相对较差,房屋主体结构要求较低,建筑材料不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另一方面,房屋在功能设计上也有所欠缺。所以,很多旧房子都面临被拆迁的命运。
与此同时,中国城市化进程很快,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城市中心地段的地价越来越高。从经济角度来看,不管是政府还是开发商,买地扩张的成本过高,反而不如旧城改造拆了重建划算。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