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涨价因素不断增大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独家获得一份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宏观经济分析小组的最新报告。该报告称,进入2010年以来,通胀水平比较温和,新涨价因素不断增大。
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高级经济师周景彤向本报记者分析,物价上涨由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两部分组成。根据测算,今年9月份消费物价上涨3.6%当中,1.3%是翘尾因素,其余2.3%是新涨价因素。
而今年物价中的新涨价因素又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食品价格上涨。今年受全国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天气、暴雨洪灾的影响,7月份以来全国蔬菜、粮食等价格上涨明显加快。如8月份,食品价格上涨对8月份新涨价因素的贡献超过70%左右。二是房价上涨。如8月住房价格在7月环比上涨0.1%基础上,环比上涨了0.2%。不过,我国CPI构成中居住类价格权重严重偏低(仅为14.96%),而美国超过40%,欧盟和加拿大也都超过了20%,因而社会认为我国CPI存在严重低估现象。
“食品价格上扬是9月CPI走高的最重要原因。”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胡迟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亦认同上述观点。他说,上半年极端天气等因素对农产品供给造成的影响远高于人们前期的预计,而且一直在影响着后几个月的物价走势。这也是央行于10月19日突然宣布加息的直接原因。因为如果再不利用加息手段,很有可能会使CPI继续走高,或许到年底都不会出现人们所希望的价格走势,并影响政府今年将CPI控制在3%之内的目标。
展望下一步的CPI走势,虽然央行已经祭出加息“法宝”,但考虑到CPI走势的惯性以及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因此,要想CPI立即出现拐点,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四季度再加息?
胡迟说,从目前的形势看,虽然全年粮食产量有望再获丰收,但也有一些继续推高物价的因素,如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凉,一些农产品的供应又会发生相对紧张,加之年底消费高峰期也即将到来。
央行公布的最新一期城镇储蓄问卷调查也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当季有36.6%的居民对未来房价持上涨预期,这一比例比上季大幅上升7.2个百分点,因此,目前市场的通胀预期仍较高。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