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拉闸限电的“重灾区”,不能仅是批评道歉了事,应该当做送上门的案例,检查一下其落实转变发展方式的情况。这些需要“突击”的地方,十有八九是不坚持科学发展的典型
日前,有网友发帖称,河北省枣强县为了超额完成“节能减排”的指标,自进入10月份以来开始了大规模的停电,每天全县只对居民供电4个小时,其余时间全部断电。枣强县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和枣强县电力局对记者证实了这一情况。枣强县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称,这一举措不能说是单纯的“拉闸限电”,而是“节能减排”的需要,而且该省不少地方都是如此,“要持续到12月底”。(10月21日《东方早报》)
9月初,与枣强同属衡水市的安平县曾推行“无差别限电”,以实现其节能减排的目标。此举被曝光后,遭到舆论强烈质疑,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明确表示:“这个做法是错误的,是跟我们实现节能减排的初衷完全违背的”。压力之下,安平县就此专门道歉,仅实行了3天的限电措施也被叫停。
然而,记者调查表明,在“拉闸式节能”受到严厉批评之后,目前仍有很多地方在顶风推行,甚至要一直持续到年底。限电的范围,不仅是居民生活用电,也包括企业生产用电。强制拉闸限电,影响民众日常生活,一些人或许不会太在意,但居民用电所占比例很低,要完成节能任务,也会令花大力气招揽来的企业受损失,进而影响到地方非常看重的经济数据和发展速度。之所以愿意做出如此“牺牲”,肯定是有了比发展指标更紧急的压力。
“十一五”仅剩最后几十天,各地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情况,将直接决定官员的政绩,甚至面临一票否决,因此就成了当务之急。衡水市市长向各县区市的喊话,可以说明这一任务的重要性:“要用钢的手段、铁的措施,拿出不惜牺牲暂时发展的魄力,全力做好节能减排各项工作”。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