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地时间10月15日,澳元自1982年以来首次升至与美元等值。图为悉尼一处外汇兑换点。人民图片
进入2010年下半年,“货币战”成为了威胁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风险之一。这场“货币战”的主要内容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零利率政策的情况下进一步强化量化宽松政策,从而挑起与新兴市场国家在货币政策上的冲突。
次贷危机的延伸
进入2010年,美国、欧盟和日本等部分发达国家竞相通过维持低利率和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引导本币贬值,大量国际热钱流向收益率较高的新兴市场国家,助长了其本币升值风险。面对这一风险,巴西、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不得不采取应对措施,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通过外汇市场干预阻止本币升值;二是加强对热钱流入的监管或采取措施阻止热钱流入。在这场较量中,发达国家指责新兴市场国家操纵了本币汇率,而新兴市场国家则反驳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借助宽松货币政策诱导本币贬值。
就中国而言,2010年下半年,美国政府加大了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力度,激化了美中之间的货币纠纷。美国政府的做法一方面是为了转移视线,试图把挑起“货币战”的责任转嫁给中国,另一方面是为了应对国会中期选举,把美国高失业率的原因强加给中国的汇率政策。就美国政府施压的具体策略来看,其手段之一是借助美国国会的汇率法案,要挟中国屈服于其压力;手段之二是企图联合其他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并借助二十国集团平台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机构逼迫人民币升值。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