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发布日程显示,今日上午将公布第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包括GDP、CPI等主要数据将逐一披露。由于央行19晚突然宣布加息,目的或为防止通胀超出预期,而7、8月的CPI已经处于高点,今后物价走势如何?能否完成年内3.5%的预期目标?成为关注的焦点。综合此前分析显示,9月份的CPI环比或继续上行,同比增速仍将在3.5%左右的高位区间。
加息目的旨在抑制通胀 9月CPI环比或继续上行
中国人民银行19日晚间宣布,决定自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这次加息距离2007年的最后一次加息,已时隔34个月。分析普遍认为,加息或意味着通胀率可能超过预期,加息目的或为防通胀,此次加息举措将有利于改善负利率的状况,将会收缩流动性。
此次加息在三季度宏观数据公布前两天出台格外牵动各方神经。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认为,一方面我国经济从年初的增速下滑开始进入目前逐步企稳;另一方面,当前物价水平仍保持一定高位。这些宏观数据的细微变化,令决策者对经济增速下滑的担忧逐步让位于对物价上涨的担忧,这是央行此刻加息的主要原因。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表示,9月份我国CPI环比可能还会继续上升,主要原因是9月食品价格继续上行的推动,尽管之前造成CPI同比增速较高的翘尾因素目前已经有所减弱,但是食品价格依然是物价向上的推动力。他预计,9月份CPI同比增速仍将在3.5%左右的高位区间。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