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3日刊出署名文章说,日本对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给予极大关注,但与以往不同,此次没有表现出对中美接近的过度担心,表现较为冷静。经过10年前开始的焦虑期,日本开始客观看待中国的崛起和中美关系的实质。日本舆论认为,日本不能只做一个旁观者,要积极努力将中美战略对话推向成为对于亚太地区和平有贡献的机制。与中美进一步加强互信,朝着构筑日美中三边协调体制努力。
文章摘录如下:
为期两天的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华盛顿落幕了,美方由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和财政部长盖特纳带队,中方由王岐山副总理和国务委员戴秉国为首,双方重要的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出席,仅中方代表团出席人数就有150多人,规模空前。
此次对话是在全球经济衰退,尤其是美国经济衰退,而中国的作用备受瞩目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今年年初,卡特总统时期的美国国家安全助理布热津斯基在英国的《金融时报》撰文《G2可以改变世界》提出了“两国集团”(G2,即中国和美国)来治理世界的主张,一时间引起了全球性的瞩目和激烈议论。
4月,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在伦敦峰会上决定将开始于2006年的中美战略对话和经济对话提升为战略与经济对话,议题涵盖了从安全,经济到全球问题各个领域。
中美将会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机制?中美共治真的开始了吗?这些问题很自然的为世界所关注,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美国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盟国,一直以来对中美关系十分敏感,日本对于此次对话的反应将直接关系到其今后的政策和与中美两个大国的关系。
日本逐渐适应中国崛起的事实
日本《读卖新闻》在7月30日报道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时,配发的一张照片颇耐人寻味,中方代表团团长王岐山副总理右手高举奥巴马总统赠送的篮球笑对世界媒体,希拉里国务卿和盖特纳财政部长在一旁微笑。这不禁让笔者想起了70年代初中美开启对话的“乒乓外交”和毛泽东所说的那句“小球推动大球(指地球)”的名言。今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这次登场的是篮球很有象征意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发展的宽度和深度,说明双边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
日本方面对此次的中美对话给予极大的关注,各主要媒体都用好几个版面报道对话的详情,而且发表了社论。但是与以往不同,此次日本并没有表现出对于中美接近的过度担心,表现较为冷静。比如说《每日新闻》的社论表明了对中美框架对世界和平的贡献的期待。这与历史上中美接近时候日本的表现有很大的差别。
上个世纪70年代初,美国在没有和日本事前商量的情况下就开始与中国接近,被日本称为“尼克松冲击”(Nixon Shock),1997年江泽民主席访美,中美决定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伙伴关系,1998年克林顿总统访华9天却没有在日本停留,这给日本造成了又一次“冲击”,《朝日新闻》著名记者船桥洋一在美国的《外交季刊》上撰文明确表达了日本的不安,他说日本有一种被美国玩弄和抛弃的感觉。他还特别介意这两次互访中的日程,比如中国主席第一站就去了珍珠港,克林顿则相应的去了南京。
这似乎隐藏着日本人担心中美两国会携手在历史问题上对日本发难。日本前外务次官在今年出版新书中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在日本内心深处有一种“可能为美国抛弃的恐惧”。那么这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首先,日本逐渐接受中国崛起的事实,认识到中美接近对于日本来说不是“零和游戏”的判断。如果说十年前日本对中美接近反应异常强烈,主要是因为日本非常不适应一个崛起的中国的话,那么这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力提高,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已经成为不可否认的潮流和事实,日本经过这段时间的痛苦心态调整开始直面现实。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