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社会学家陆学艺认为,尽管政府已经加大在民生方面的财政投入,但仍显不足。据有关国际机构统计,中等收入国家在基本保障方面的平均财政支出大约占GDP总量的10.3%,而中国的这一数值只有5.4%。
同时,他认为公共政策制定不够透明,干部考核体系往往更看重经济增长而忽视了民生目标。
迟福林指出,虽然中国出台了《物权法》,但执行得并不理想。“很多执行上的细节还需要进一步制度化、法制化。”他说。
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建议,在“十二五”规划中减少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类的指标,增加非经济指标比重。如可增加公共服务指标数量。
另外,他认为公民幸福指数(GNH)应该被采纳。“幸福观就是科学发展观。即使进入了高收入阶段,发展的中心仍然是人民幸福。”
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在9月份举行的2010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温家宝说:“我们要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上的讲话中他也提到,一定要使每一个人实现发展权。(参与采写记者王志、刘雅鸣、沈洋)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