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商务部王志乐研究员、对外经贸大学卢进勇教授
政策调整使得投资环境更加规范 今后应更注重外商投资质量水平
最近国外媒体就中国投资环境问题的诸多报道和评论引起人们关注。外国商会的一些“抱怨”合理吗?中国投资环境真的恶化了吗?近日,本报就此问题专访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和对外经贸大学FDI研究中心主任卢进勇教授。
优惠待遇变为国民待遇
问:近年来,中国对外商直接投资政策有哪些改变?为什么会有这些改变?
卢进勇:近几年我国外商投资环境确实发生了变化,这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在加入世贸组织5年的过渡期结束后,我国对外商投资的优惠待遇做了一些调整。取消了对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两税合一”的变化实质是外资企业的优惠待遇变为平等待遇,从超国民待遇变为国民待遇。
第二、与外商投资有关的其它因素发生了变化。主要包括:土地价格上涨,并且在土地使用的税收方面取消了对外商企业的优惠政策;环保要求比以前更加严格;劳工待遇要求提高;水、电、物流等方面价格都有所提高。这些方面综合起来,使得外商投资的综合商务成本有所提高。
第三、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宏观政策调控有所加强。主要包括:地区政策的调整、产业政策的调整、分配政策的调整、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调整。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有些问题单靠市场的力量解决不了,必须要靠政府加以干预。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