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整个社会人们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一直处于封闭状态,我们与外国差距比较大。为了吸引外资而给予外商投资以优惠政策,大家都能欣然接受。经过30年的发展,我们自己的力量壮大起来了,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平等待遇。
第五、长期给外商投资优惠待遇,内资企业反应日益强烈。
我国外商投资政策是在发展中变化,在调整中变化的,对此我们应该客观加以评价。
外商抱怨并非无中生有
问:为什么会产生所谓的“中国投资环境恶化论”?您如何看待这一言论?
王志乐: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投资环境不断改善。这一过程也是与外商的批评建议联系在一起的。
对于中国投资环境的判断出现不同意见是正常的。我们应当认真听取外商对于我国投资环境的批评意见,研究他们反映的问题,对于这些意见理性地加以分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通过吸取外商的批评意见进一步改善我们的投资环境,不仅有利于外资企业也有利于本土企业的发展。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我们的投资环境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外商的“抱怨”并非无中生有。
卢进勇:对于这一轮对中国投资环境的“抱怨”,我总结为几个特点:
首先,各方抱怨的时间比较集中。主要集中在英国《金融时报》3月份发布的一个报道以来的近几个月。
其次,内外抱怨相结合、相呼应。产生抱怨的不仅有外商投资企业,还有外国商会,以及外国媒体。
最后,抱怨的方面比较多。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市场准入方面限制过多;企业并购法规越来越严格;政府采购不让外资企业参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综合商务成本上升太快。
这些“抱怨”有些是外资企业和外国商会等对政策的误解,有些批评是合理的。对这些,我们应该理性和理智地看待。首先,要通过调查研究进行核实;其次,对不合理之处要及时更正,如政策法规的执行不严、不及时等;第三,对一些误解,我们应该及时作出解释;同时,我们要警惕一些人借机实现其它不良目的。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