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耗时6天,2000多人参加的“2010年联合国第四次气候变化谈判”在天津落下帷幕。这是中国首次承办联合国框架下的气候谈判会议。会议结束当天,联合国气候谈判最高级别官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给这次会议一个较为肯定的评价——她认为,177个国家6天的努力,为年底在墨西哥坎昆召开的气候变化大会扫除了一些分歧。
但也有声音认为,这是继去年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又一次无果而终的会议。因为在减排目标与资金落实等关键问题上,并没有实质性进展。
作为二氧化碳的排放大国,中国在气候变化谈判中的立场与态度一直备受关注。虽然此次谈判被认为收效甚微,但是从中国代表团举行的若干场发布会透露的信息中,分析人士却看到了中国政府这样的决心:不管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的程如何,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伴随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的说法是,不论国际谈判的结果如何,中国的决心已定,都将走低碳发展之路。
也有分析人士评价说,在减排的问题上,正因为中国已经真刀真枪地干起来了,所以,近来的国际谈判中,中国代表团显得越来越有底气——过去,更多地表现为辩护、防守,转变为目前的积极应对。
唇枪舌剑的国际谈判,似乎与中国的普通民众和企业尚有相当距离,但它产生的波纹效应却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在践行低碳生活,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追逐低碳经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近来就多次表示,中国的节能减排不仅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