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圈钱个人创富业绩变脸问题频出
再有20天,创业板将满周岁。从挂牌之初到现在,近一年来,这个“十年磨一剑”、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新生儿”无时无刻不吸引着市场的眼球。不过,遗憾的是,大家对它的褒奖远没有质疑多。
如今,头顶高增长与创新“光环”的创业板正在渐渐远离设立的初衷,成长性严重不足,真正的创新型企业少之又少;规模扩张和造富的速度惊人,大量募集资金派不上用场……基于此,近期财经评论人士曹中铭等纷纷以辞代棍,周岁无礼,反而打其五大“板”。
圈钱板超募500多亿花不完
高价发行对于创业板来说是一种常态,市场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创业板公司从市场中“圈”走了更多的资金,也导致了市场资源的极大浪费。
创业板成立的初衷是为高新企业打通股权融资渠道,然而,事实发展并非如此。目前,已上市的创业板公司有123家,首发募集资金原为287.59亿元,但实际募集资金高达841.32亿元,超募553.73亿元,是应募资金的近两倍,平均每家公司超募4.5亿元。
对于这笔轻松得来的超募巨资,不少创业板公司未做生产之用,而是买楼、购车、偿还银行债务,甚至违规挪用或干脆放在银行吃利息。这种从捉襟见肘到富得流油的演变,联系到不少准上市公司曝出业绩虚报、夸大的争议也就不足为奇了。
创富板造就400位亿万富豪
据统计,截至9月30日,12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有772位是自然人,以10月8日收盘价计算,至少有近400位已达到了上亿元身家,而千万富翁,则已是数不胜数。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