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道格拉斯·诺思与罗伯特·佛格尔。两人用自己的经济学知识判断当时道琼斯指数3700点太高了,不适合买股票,所以他们用奖金买了市政免税债券。但仅仅过了一个月道琼斯指数就攀升到了11000点以上,两位经济大师追悔莫及。
拿到巨额奖金不赚钱也就算了,还有几位经济学家,连钱都没有到手,就 “亏”了部分奖金。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奖金都是以瑞典克朗计。如果在奖金到手前发生汇率变动,获奖者们就可能面临贬值的风险。 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的加里·贝克尔教授就深受其害。加里还没来得及把克朗换成美元以防备汇率波动,就在得奖两个星期后接到一个斯德哥尔摩来的电话,称由于瑞典爆发汇市危机,他的120万美元奖金 “缩水” 25%,变成大约90万美元。 “我在最初的两个星期被这种投圈套物的游戏搞得疲惫不堪,”贝克尔沮丧地说, “吃了不少苦头。”
还有理性预期理论的创立者小罗伯特·卢卡斯教授。 1989年,他与妻子签订离婚协议时,妻子丽塔认为他获得诺贝尔奖的可能性极大,便让她的律师在离婚协议上加入一条规定——若在1995年10月31日以前获奖, “妻子将分得诺贝尔奖金的50%”。谁料到,卢卡斯真的在那之前获了奖。奖金的一半——30万美元按照协议分给了前妻。媒体揶揄卢卡斯称,卢卡斯的前妻似乎比他本人,更加吃透了理性预期理论的真谛。卢卡斯本人对此事倒显得非常豁达: “得到一半奖金总比什么都没有强。”
其实,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大都是理论经济学家,在现实投资中, “马失前蹄”也很正常。再说,投资市场变化莫测,预测不准、投资不对,也在所难免。他们获得的奖金是他们凭借勤奋和天赋换来的,因此如何花这笔巨款都是他们的自由,也不需要我们过多去评判。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