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矿业2009年报显示,公司销售收入209.56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高达35.41亿元。956万元罚款,不过是其利润的0.27%,九牛一毛而已。
再来看看世界著名的污染事件罚单。1989年,埃克森石油公司在埃克森 瓦尔戴斯号油轮泄漏事故之后,被认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被判罚67.5亿美元。2007年,美国第四大煤制造商梅西能源公司受到政府指控,称其排放的废水和煤浆严重污染当地上百条河流,最后被罚2000万美元,而当年前三季度,梅西能源公司的利润不过8900万美元。
更近一点,BP漏油事件造成美国墨西哥湾大面积严重污染,公司随即与美国建立了200亿美元的赔偿基金,为了筹钱,不惜“断腕”出售旗下公司。
可以看出,尽管900余万的罚款已经是国内污染罚单的天文数字,但对于创造了当地一半财政收入的“摇钱树”公司,有关方面还是没有对紫金矿业“动真格”,皮鞭仍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所以,无论是就本次污染的严重性而言,还是相比于国外对环境污染的惩治标准,900万元的罚单,都不能算多。
没有惩罚性的震慑,不足以大幅度增加企业的违规成本,企业以损害自然环境和公众利益来牟取一己私利就难以制止,于是,悲剧仍会一次次不断上演。7月份的渗漏事件不是紫金矿业造成的第一次污染,2008年2月,紫金矿业差点因为环境问题未完成IPO,今年5月底,在环保部通报批评11家未完成环保整改的上市公司中,紫金矿业名列其中。旗下多达7家企业未能按期完成整改环保问题,横跨湖南、山东、新疆、福建四地区。
当然,7月份的渗透污染也不是它制造的最后一次生态灾难。就在9月21日,受台风影响,紫金矿业信宜银岩锡矿尾矿库大坝崩塌,不但造成了近2000万的直接损失,更导致了下游28人死亡或失踪的惨剧。由于尾矿库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4名责任人已经被带走协查。
即使有部分天灾的因素,9 21的悲剧主因仍是人祸,对于一个频繁制造环境污染“家破人亡”的公司,相关部门亟须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共利益,拿出更为高昂的罚单,让公众看到其不护短的决心。严厉的惩罚并非目的,而是要企业担负起公共责任。但政府如若一味容忍、袒护,只会放纵企业延续非环境友好型低成本之路,不断铤而走险,家破人亡的悲剧可能会随时继续上演。作者:吴君强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