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盘转包”暗藏“崩盘”危机。
资金链紧张的开发商,通过将拿到手的土地进行重新规划,将几百亩的楼盘划分为一期到N期,每期开发三到四栋楼,每栋楼交给不同的包工头具体实施。这就形成了“总项目”—“分期楼盘”—“单一楼层”的开发模式,资金链上也形成了“总楼盘”—“分期楼盘”—“单一楼层”的“金字塔”型模式。
熟悉开发商项目运作模式的财务专业人士沈萍向记者透露:以100万平方米的大型楼盘来计算,如果预计房价是每平方米8000元,拿地和建安成本为每平方米3000元,按照银行项目准备金为33%来计算,那么项目的总开发商就要准备将近九亿元的资金注入。但根据楼盘分期开发的具体操作办法,100万平方米的楼盘完全可以分为五至六期来开发,真正需要准备的资金为两亿元左右。如果再分配到具体每一栋楼,则所需要准备的资金更少。加上通过“金字塔”的方式进行投融资,需要准备的资金更是谁都不敢想。
沈萍说:“100万平方米的大型楼盘,只要关系到位,不到3000万元就能运作成功,局外人谁能想象得到?”
———“土地入股”吸纳众多“游资”进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4、5月间“国十条”出台后没多久,开发商确实普遍蔓延着一种悲观情绪,他们认为,如果按照这些办法实施下去,不用半年时间,房地产就一定会降价,“巨额利润”肯定会化为乌有。
然而,记者采访的多位开发商表示:“7月份开始,就有不少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找到我们,愿意将资金注入我们的项目,前提只有一个:以用地指标和土地使用权证为核心,参股其中。”
常年在珠三角从事房地产业务的经理人范波告诉记者:“7至9月间,经过我手上,通过各种方式注入具体项目的资金不下200亿元人民币,项目遍及云南、广西、湖南、江西的楼盘,其中不少都是以美元、欧元的方式注入的。这极大地缓解了相当一部分开发商的资金压力。”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