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大战引发众多争议,从聚焦控制权之争到职业经理人生存环境的思考,审视陈晓的得与失时,不仅仅是道德领域的思考,还有于出资方与职业经理人之间博弈的较量。
《证券日报》:在国美大战中,舆论普遍认为陈晓是一个道德上的失败者,忘恩负义图谋篡位,您怎么看?
万国华: 对于这个问题,我首先不太同意“篡位”这个说法,我认为股东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君臣或主仆”关系,当然也就无所谓篡位。
国美出现的大股东与管理层之争实际上涉及我国职业经理人权利与义务机制的构建或完善问题,的确值得关注。主要有两点:一是经理人权利与义务的边界在哪里;二是科学合理的经理人权利义务的配置结构是什么,换言之平衡点在哪里?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国现行的公司治理法律制度还很难回答这些问题。所以,无论当初的黄陈之合还是后来的黄陈之争,与其说是道义之痒还不如说是法律之殇。
徐华:这种观点,明显地带有中国传统君臣效忠伦理的色彩。但是,儒家的君臣效忠伦理,并不是简单的所谓“君要臣死,人不得不死”的愚忠。君臣关系,实际上含有一种互惠主义的性质。
家族企业的大股东和职业经理之间,的确存在一种拟君臣伦理。但是,黄光裕作为东家,至少有两点做得不够仁义。第一,利用关系企业坐庄炒买炒卖自家股票,高位套取现金数十亿,把国美当成个人私产,罔顾小股民利益,对国美这个事业也是不负责任的;第二,国美的崛起,并非黄光裕一人之力,其手下职业经理跟随黄多年征战,也有很大功劳,但职场上“金手铐”盛行多年,黄对其部下的股权激励,却一直没有一个交代。如果没有黄光裕旧部的倒戈,实际上陈晓个人显然翻不起这么大的风浪,而黄旧部的倒戈的关键点,就在股权激励。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