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涨转为下降,最近一些地方房价又出现“试探性”上涨。部分开发商开始转战中小城市,试图复制高房价。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
一方面,在号称史上最严厉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国十条”出台后,开发商始终惴惴不安地怀疑自身资金链会断裂,却始终不肯降价销售,另一方面,开发商采取各种“乾坤大挪移”的手段,通过各种方式“以地融资”,豪赌“调控”重蹈2008年至2009年间成“空调”的覆辙。
记者近日在对广东、广西、湖南、云南、贵州等省区的开发商进行采访时发现,相当一部分开发商通过前期的“融资套现”方式,度过了资金链“紧张期”,对房价的重拾升势表示了强烈的信心。
“资金链”紧张的时候,跳楼的心都有了
“‘资金链’最紧张的时候,我们跳楼的心都有了。”记者采访的一位2010年“两会”期间,以“天价”拍下南宁“地王”的开发商合作伙伴说。当时买下“地王”的楼面价格高达每平方米一万多元,还不包括各种建安成本,这意味着楼盘的销售价格最少要到两万元才能确保不亏本。
这位姓林的开发商告诉记者,自己是搞钢材销售起家的,从2002年至2007年,短短几年时间,趁着人民币升值和国内经济水平的快速上扬,从钢材、物流中掘到“第一桶金”的他,开始转型从事房地产。2006年至2009年间,房地产价格快速飙升,企业的资本也就越滚越大。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