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今天的中国,农民工成为城里人的主观意愿已经具备,现在需要政府和社会创造必要的客观条件来实现这个转变,其中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首要问题,多渠道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及住房,子女入学等问题,是农民进城的先决条件,要从根本上改变进城农民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主持人:我想大批的农民朋友进城之后,他们关心的问题一定有很多,但在这些关注的问题里,一定也包括了就业、就医、安居,等等,在我们看到的这些地方的试点里,他们是怎么做的?他们有没有一些好的办法?
汤敏:进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一个,应该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因为这缺一不可,那么在这里头,首先第一个,叫农民进城,第一个是完全要自愿的;第二个,就是我们要需要整个的一套的社会福利体系,来让这些农民工所享受,也就是让农民工叫“市民化”,就是他要跟市民享受同样的这些待遇,特别特别重要还是他的住房问题,因为现在在城市居住下去,最难是住房,如果他有能力,他自己买房子,商品房可以,是吧,但是如果万一没有能力,或者他还处于比较底层的时候,这样他应该,既是市民的话,他应该同样也享受廉租房,或者说经济适用房,这样的待遇,那么这个呢,就是涉及两个,第一个就是说城市在短期内,你能不能,能提供多少?是吧,那么第二个呢,就是农民工自己本身,他的也要有一定的能力,所以这个也就是说,农民工进城的过程,它一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它不能说现在有将近1亿3千万农民工全部一起全进城。
主持人:一夜之间。
汤敏:再把他的家属全部带进来,是吧,这是不可能的,他一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实际上各地呢,现在都在慢慢地探索。
主持人:张所长在你看来,这种安居乐业,在这些进城的农民身上,到底应该怎么体现?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让他们真正地安心进城?
张晓山:我觉得,刚才汤敏老师讲的,实际上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劳动者及其家属进入到城镇安家落户,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一个历史变迁,但是这个历史变迁是渐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而这个过程当中我是感到,就是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是两头都挂呢,还是两头都不挂?所谓“两头都挂”就是说一部分农民在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中,他一方面,他原有的宅基地、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承包地,这部分的他的用益物权,和他得到保障,才能够保留,另外他在城市的话,他能够得到他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也就是他的住宅,他的就业机会,他的医保、子女入学等等这些方面能够逐步的得到保障,能够享受跟城市居民的同等待遇,所以这就是两头都挂上了,所以这样的话,他就进退有据,然后这种整个保证我们的历史变迁能够比较平滑;但是“两头都不挂”,就是说你进了城了,我把你地全收了,然后可能一脚踹,给你点补偿就完事,然后进城之后,这边的社会保障什么也都没有完全落实,然后最后的话,最后是无地、无业、无保障,这样的话……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