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环保机构绿色和平发布调查报告,称吉之岛、沃尔玛等超市销售转基因大米。该组织在一年多时间里,数次公布多地市场发现非法转基因大米或稻种。尽管现行法律尚禁止转基因稻米商业化,但消费者还是发现选择转基因与否,已经成为自己购物时该留意的细节之一,而不再只是遥远的科学与伦理之争。
本期观点
中国转基因主粮是否应该加快商业化,已经不仅仅是有关公众健康的话题,它牵扯到食品安全、进出口贸易、产业安全、农民收入等多方利益。商业化背后涌动的巨大经济利益,让支持者和反对者不断论战。尚处于试验阶段、并未得到商业化种植允许的转基因大米流入市场,也暴露了转基因农产品监管漏洞仍然存在。
高利益之诱
2009年11月,农业部公布已批准了两种转基因水稻和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安全证书,分别限在湖北省和山东省生产应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玉米产量也居全球第二,两种作物地位不言而喻。当时有关转基因水稻是否将商业化种植的猜测引发了轩然大波。
目前,中国批准的商业化转基因农作物有19种,作为食品加工原料的有12种,分别是大豆(7例)、玉米(30例)、棉花(28例)、油菜(12例)、番茄(9例)、西葫芦(2个)、甜瓜(1个)、番木瓜(2个)、甜菜(2个)、亚麻(1个)、马铃薯(3个)、甜椒(1个)。但还没有一个转基因水稻品种获得商业化生产经营许可,也就意味着任何种子经营企业不得生产经销转基因抗虫稻种,农民不得种植转基因水稻,加工企业也不得收购转基因稻谷。这也正是绿色和平屡次指责超市不可销售转基因大米的法律依据。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