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1996年~2001年,青啤主要采取全资收购、破产收购、合资兴建等资金驱动型扩张战略,一般要求对被并购公司实行控股。这固然能够很快拿下标的公司,但是也直接导致了青啤随后出现的资金压力。
而在2010年开始的新一轮扩张中,青啤开始尝试用少量的资金和股本来运作更多的公司,以盘活资本,从而达到规模扩张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从扩张的区域来看,青啤也表现得格外有布局有规划。比如在2008年“一统山东”,加强了山东、陕西等强势区域的并购,2010年起将扩张着力点放在华南、东南(福建、浙江)、华东(上海)、东北(辽宁)、西南(四川、山西)等地,力争将这些地区一步步纳入势力范围。
尽管计划周全,但是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青啤的此轮扩张依旧存在不少忧虑。
问题之一,出于稳妥考虑,青啤目前采取“先市场后工厂”的扩张策略,以山西市场为例,青啤很早就进入了山西,但是一直以来在山西不曾建立工厂,这致使其物流成本较高,同时啤酒产品在新鲜性上也欠缺。
其次,青啤目前主品牌青岛啤酒品牌虽然强势,但是其山水、崂山、汉斯3个二线品牌则较弱。尤其目前青啤正在力推的山水品牌目前还不足以承担起一个全国性中低档品牌的重担。这意味着青啤在扩张时候,还将面临品牌抉择方面的挑战。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