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经销商领域的变化再次凸显出来,这次不是以双赢的方式出现,而是以相反的结果来揭示这个行业内的问题。表象上它是整车制造商与经销商的冲突,但在这个表象之下,它隐藏的是中国汽车流通领域的制度缺陷。
2010年8月27日,比亚迪汽车河南的经销商在当地的车展上向比亚迪提出“被欺诈”的抗议,结果以暴力冲突收尾。在此之前,比亚迪成都的一家经销商也退出了代理。加上发生在北京、山东、浙江、河南等其他地方的比亚迪经销商退网事件,使得比亚迪汽车成为网络布设遭遇挑战最大的整车制造商。这称作比亚迪汽车经销商的退网门。
其实,这样的事件并不仅仅发生在比亚迪汽车身上,几乎所有整车制造商在中国都曾遭遇此类事件。可以说,这是比较普遍的事情。只是,比亚迪与其经销商的关系发展到了极端的状态,尤其是比亚迪汽车的市场位置同时被置高,这样事情就有了不一样的味道。
在网络布设上,比亚迪追求的是规模效应,按照车型来设置经销商,这样同一地区会有多家经销商,只是在销售的具体产品上不同。这可以帮助比亚迪加快网络拓展的速度,并在短时间内提升销量。对经销商而言,由于比亚迪的产品价格较低,其利润也较低,要维持生存只能通过扩大销量来实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非可以无限延伸,它们一定有一个临界点,那就是经销商的利润与整车制造商的销量维持均衡,突破或者达不到这一点,两者都很难满意。河南经销商退网是因为突破了经销商的临界点所致。
对比亚迪而言,其进入汽车市场的时间较短,但其企业目标却是要成为世界性的汽车制造商,这需要它在销售端有新的营运方式,如果按照传统的销售模式,它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上的活跃角色。现在的模式是否是比亚迪汽车达成世界性汽车制造商最优化的模式,需要重新反思。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