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试水电影投资 唐山名利双收
来源:新华社 更新时间:2010/7/24 8:53:46   
>> 相关新闻链接
·工业经济发展仍需“快马加鞭” ·高邑农业设施蔬菜示范基地项目开工
·河北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内超万家 ·新集体经济“村”外崛起
·河北与北京首次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推动河北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
·武安小米有了地方标准 ·唐山加快建设曹妃甸新城
·经济转型必须跨越五座山 ·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初定 拟投资5万亿

    若《唐山大地震》票房达5亿元,则唐山市可获利5000余万元

  ■《唐山大地震》剧照。
    冯小刚执导的电影《唐山大地震》22日在全国公映。面对影院的爆满和观众的热泪,铺天盖地的报道与影评倾泻而至,普遍认为这部影片有望创下中国电影的奇迹,成为当之无愧的票房口碑双赢大片。

  然而,我们是否看到,奇迹的诞生绝不仅因其高唱主旋律,也非因其有众多明星的加盟,而应更多归于其大胆的投融资模式、充满人性的拍摄理念、先进的技术支持以及强大的发行放映手段。有专家指出,《唐山大地震》成功的运作模式,将成为未来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新闻关注

  若票房达5亿元

  则唐山可获利5000余万元

  在“投融资→制片→发行→院线→衍生品”的电影产业链中,“投融资”位列其首。在冯小刚执导的12部影片中,《唐山大地震》以1.2亿元的总投资成为单片制作费最高的一部。

  据记者了解,《唐山大地震》由唐山市政府、“华谊兄弟”和“中影集团”三方联合投资,投资额分别为6000万元、5400万元和600万元。之后,“华谊”又将部分额度“转嫁”给“浙江影视”和“英皇影业”,使投资方增至5家。

  “《唐山大地震》的投资方,既有内资又有外资;既有地方政府又有影视国企和民企,可谓多渠道融资。”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秘书长康健民认为,“《唐山大地震》看似投资巨大,但宽松的文化产业政策使投资方可政企联手、内外资联动、收益明确、风险共担,想亏本儿都难。这种以政府投资为主、捆绑商业资金和团队的电影投融资模式史无前例。”

  其实,早在2003年国家允许民营与外资资本进入电影制作领域后,中国电影投融资模式的“史无前例”便不断涌现:国内民企首次与“哥伦比亚”等国外娱乐“航母”联合投拍《大腕》;首次用版权抵押方式贷款拍摄《集结号》;中国娱乐第一股“华谊”成功上市融资……

  “《唐山大地震》是商业资本与政府资本的一次成功合作,是投融资模式的再次创新。”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认为,唐山市政府的投资实际是“城市宣传费”,而“华谊”借此费用不仅为地方做了公益事业,而且能赚个盆满钵满,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根据‘华谊’《招股说明书》关于投资方利润分配规则,若《唐山大地震》票房达5亿元,再加上8000万元贴片和植入广告费用,则唐山可获利5000余万元,而‘华谊’获利将破1亿元大关。”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教授这样分析。

  “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和“华谊”总裁王中军均对记者表示,近年来国家一系列“文化产业新政”的出台与实施,让资本市场看到了影视业的光明“钱”景,中国电影的大制作、大手笔层出不穷,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原动力之一。

  感动源于“朴实、人性、大爱”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无论是观众、专家学者,还是冯小刚等主创人员,都无不表示在看片时热泪盈眶。然而,流泪不只为那感人至深的影片内容,还因为那充满“朴实、人性、大爱”的拍摄理念为中国电影带来的新内涵。

  康健民感叹道:“沿着元妮的痛苦、方登的仇恨、方达的追求、老王的寻找,影片把人性中的‘大爱’这个全世界人民共通的情感毫不吝啬地挖掘出来,让观众情不自禁地勾起对身边父子情、夫妻情、兄妹情的回忆,产生了强烈共鸣。”

  这几年,《无极》《三枪拍案惊奇》等中国大片不少,但除了可观的票房数字外,观众看后总觉得心里缺点什么。老影迷吴霄说:“《唐山大地震》与众不同,因为它用朴实的电影语言讲述平民故事,用传统戏剧的叙述方式扫描‘23秒之殇、32年之韧’的心灵救赎史,从生离死别到破镜重圆,你不得不哭。”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贾磊磊研究员认为:“《唐山大地震》摆脱了以往政治历史题材影片标签化、刻板化的形象,在平实中刻画一个被地震摧毁的家庭重新站立、医治创痛、弥合裂痕、走向和谐的精神历程。”

  贾磊磊认为,“朴实、人性、大爱”的拍摄理念就是我们常说的将观赏性、艺术性与思想性有机整合的“三位一体”制作理念,它已成为中国主流电影发展的新趋势。

  “中国电影不缺钱,缺技术”

  在上月举行的第1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冯小刚道出了拍摄《唐山大地震》的切身感悟:“中国电影就像中国足球,现在不缺钱,缺技术。”

  在影片的地震戏份中,地裂、老吊车倒下砸垮廊桥、高吊的预制板冲向房间把人撞出、钢缆崩断等三维镜头令人记忆犹新。观众严芳芳说,无论是视听效果、冲击力、真实感,《唐山大地震》的地震特效堪称精彩。

  得到观众的褒奖,冯小刚反而苦笑说:“地震特效制作的绝大部分都得靠‘外援’。我真不敢把这部分交给自己人,因为他们的特效技术水平太差,对拥有5000多个功能的进口设备,最多只能利用不到500个。”

  “片中4分钟半的地震镜头拍了2个月;英国‘Motion Controle(摄影机运动控制)’机器的日租金3万多元,2名助手日工时费1000美元。”冯小刚说,剧组共动用70多名国外特效顾问,花费8个月时间,完成260个特效镜头,总共花销5000多万元,占制片总预算的三分之二。

  张会军说,科技含量低是中国电影的“软肋”,科技创新是电影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先导力量。我国电影科技人才的培养依然滞后,影视院校必须在教学科目设置、师资力量引进、国际交流项目等方面进行同步改革。“但就目前看,这类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还远不及欧美平均水平。”

  新闻延伸

  互联网上“抢先版”已然疯传,“剑网行动”开始专项整治

  截至目前,《唐山大地震》在大陆地区的拷贝已近2000个,在香港和台湾分别投放拷贝22个和36个,均创历史新高。

  然而,“《唐山大地震》未公映 盗版现行”的消息让冯小刚和“华谊”根本乐不起来。记者在某网站上看到,比实际时长短20分钟的“抢先版”在网上疯传,虽画面晃动、画质粗糙,但点击率极高。

  为此,影片出品方于20日紧急发表版权声明,在全国“扫黄打非办”的支持下,严厉打击盗版产品;次日,2010全国打击网络侵权盗版的“剑网行动”正式启动,也将重点围绕热播影视剧等侵权盗版现象进行专项整治。

  “除发行维权外,掌控院线等下游渠道是降低风险、增大利润的重要途径。”清华大学影视传播中心主任尹鸿教授说,虽然院线方的年投资回报率高达50%,但我国影院建设严重滞后,与美国每百万人拥有130块银幕相比,中国仅有可怜的7块,无法满足观影需求。

  就在《唐山大地震》首映之日,“华谊”在北京、重庆、上海等地的影院正式开业迎客,预计今年开业影院达15家,标志着这个国内最大民营影视企业已经形成了从投融资、制片到发行、放映的完整电影产业链条。

  贾磊磊认为,随着越来越多《唐山大地震》这样的国产大片风起云涌,院线投资将成为电影产业链条中新的增长点。“华谊”“橙天娱乐”等影视企业在院线环节的扩张,有利于打破行业垄断,使我国电影发行放映体制从原有的条块分割向院线网络的相互联通转变。

  本版图文均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cprpu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