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整肃悄然潜行
本报记者 武岩生
有消息显示,国家发改委日前暂停了对所有新报和排队等待的城投类债券批复。不仅如此,发改委还规定,对于那些已经得到批复,但是截止到6月10日之前仍未走完交易程序的城投类债券也一律暂停交易。政策还规定,今后凡是以地方财政应收账款作担保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所申请债券将全部停批,不过,符合政策的各类产业债、中小企业债等类别的债券将不受影响。
城投债风险累积已久
城投债又称“准市政债”,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为发行主体公开发行的企业债券,多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或公益性项目。在我国,地方政府要想通过债券融资只有两种选择:一是由财政部代理地方政府发债,即地方债;二是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来发行“准市政债”,而后者则是融资的主要来源。2009年,城投债企业发债只数达到131只,融资规模达到1759.2亿元。
国家对城投债风险的关注也开始增加。审计署一则报告再次将地方融资平台的偿债风险暴露于公众视野之下。多个省市的债务余额与年度财政收入比超过100%,最高竟达364.77%。地方融资平台的银行负债已成尾大不掉之势,这引发了监管层以及投资人对银行信贷风险的深深担忧。
城投公司深受政策打击
上述政策一出,在业界引起了剧烈反响。受到此政策影响的,主要有两个部分,一个是发行主体,即各地的城投公司;另外就是承销主体,即各大券商。在采访中,许多城投公司都感到相关政策的打击面太大。“城投债确实有风险,尤其是一些财政资金实力不足的县市。但因此而将所有城投债一并抹杀,似乎有些过于严苛。”一位城投公司负责人表示。
而在许多评级机构眼里,地方财政应收账款比土地还要好。一般用财政应收账款作担保的城投债都能划上‘AA’的等级。此政策对券商而言,无疑意味着巨大损失。
地方融资平台“阳光化”趋势明显
事实上不仅城投债,围绕整个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一场整肃风暴已经无可逆转地开始了。
根据银监会日前的要求,各商业银行要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清理和上报,并于6月底之前报送银监会。
据记者了解,河北不少银行都已按银监会的要求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项目进行了上报,而资本金缺位和对地方财政还款的担忧则成为地方融资平台的主要风险。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这场整肃过后,无论是明晰地方债务,让监管层和银行做到心中有数;还是约束地方负债冲动,引导国资从竞争性领域退出都有很大的效用。而长远看,更有利于构建合理的政绩考核机制,抑制地方政府过度负债来制造GDP的冲动。
□相关
股债“跷跷板”效应再现
本报讯 近期,股债“跷跷板”现象明显。截至6月30日,沪指已四连阴,2500点、2400点大关相继告破,与股市萎靡不振相反,债市却表现相当强劲,中证全债指数连续三个交易日上涨,并有突破前期历史高点之势;今年上半年的基金投资,八成的债基实现正收益。博时宏观回报债券基金皮敏表示,债券投资必须依赖于对宏观经济未来运行趋势的判断,而对宏观经济运行趋势的把握也十分有利于判断股票市场的整体走势。如判断经济处于衰退期,则资产类别中以债券为主;如判断经济处于复苏期,则尽量提高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