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县店塔镇红旗村因煤炭采空而倒塌的房屋。陈钢 摄
“内部招工”将当地农民拒之门外
除了收入分配的不公让老百姓心中纠结,更让他们担心的是未来的路该如何走下去。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失地农民的住房、生活费、医疗及养老保险等虽得到了初步保障,但他们的就业现状及前景令人担忧。
郭快乐说:“照目前的补偿看,低是低了点,但生活没问题。占地、塌陷和搬迁,给农民补多少钱是小事,这些人进城后的就业是大事。”
由于央企采用高产高效矿井开采煤炭,用人很少,天然气开发企业用人更少,对地方就业贡献微不足道。而一些“内部招工”规定更让当地农民十分不满。白光耀说,他们村里这些年迁出的220多人中,有不少子弟是煤机、电气等专业毕业的学生,但也进不了央企下属的煤矿。他们从这里挖走了煤炭,拿着一年几十万元的高工资。这些不说了,凭什么一样的子弟,他们的就能进企业继续拿高薪,我们的就只能领补偿?
塌陷区不少群众对资源开发方不愿多承担社会责任的做法意见颇多,冲突时有发生。
神木县在煤炭资源的快速开发中,由于贫富差距过大,一度成为榆林市“上访第一大县”。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煤化工等工业的快速发展,开发方与当地农民在收入上的巨大反差,社会矛盾不断加深,村民大规模上访明显增多。2005年,全县仅接待涉煤上访群众就达89批、4650人次。
资源开发当以和谐为上,这是晋陕内蒙古资源富集区干部和群众的共识。半月谈记者最近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因资源开发而财政实力迅速增强的地区,正努力通过加强教育、医疗、住房以及社会保障等投入,修正初次分配环节的畸形扭曲,一系列“兜底”的民生政策使“富财政、穷百姓”、“少数人富、多数人穷”的现象有所改观。同时,包括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引导富人群体性行善、实行村矿共建模式等有益探索,使资源富集区的民怨渐息,和谐开发新格局正逐步形成。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