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难点与对策
来源:河北日报 更新时间:2010/6/28 15:10:41   
>> 相关新闻链接
·河北省外贸企业将减少退税5亿多 ·河北省最大地下商业街石家庄开业
·科技助力盐碱地变“吨粮田” ·河北航空明天首飞石家庄-上海
·3D电视发展遭遇瓶颈 ·5月份3G用户迎来高增长
·物联网跻身“战略”产业 ·网游产业四大“痼疾”终结?
·天热吃冷饮要适度 ·妙招应对空调病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成为一项既紧迫又艰巨的战略任务。


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新动向:机遇和挑战


(一)后危机时期世界
    经济新动向
    我们讲后危机时期,不是说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已经结束,而是说国际金融危机后期。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出现如下新动向:
    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发展加速,地位上升。由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地位上升,影响力上升,国际上出现了“再集团化”现象,经济结构调整仍将产生新动荡。
    世界经济将进入几年低速增长期。全球产能过剩加剧国际竞争,尤其是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贸易摩擦会大幅增加。
    经济复苏后的可持续发展备受关注。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国际政治博弈和经济竞争的焦点,发达国家力图控制主导权,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面临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已经做出后危机时代的先导性战略安排,力图在领航产业、先进技术、国际竞争和道德评判中占领制高点。
    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能源革命和科技创新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向中国转移,市场、制造、研发都在向当地化发展。
    总的来看,世界经济出现的这些新动向,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


(二)后危机时期新动向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影响
    有利于发挥生产要素组合方面的比较优势。比如,我们具有市场潜力大、人工成本低、居民储蓄率高的诸多优势,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些优势,能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有利于打破某些产业的瓶颈制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能够使我们在某些领域和环节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提升地位,占领高端。
    有利于引进资本、营销网络和先进的技术、经营方式、管理经验,增强我国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
    有利于承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提升现有产业层次。
    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有利于我们借鉴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三)后危机时期新动向带来的挑战
    可能造成我国在某些领域的技术依赖,固化我国制造业的低端分工地位。
    可能带来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和产业,增加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难度。
    可能产生某些行业的外国垄断,在某些领域影响国家经济安全。
    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空间受到挤压,人民币升值、贸易摩擦(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绿色壁垒)、减排义务、市场经济地位争议、知识产权纠纷等给我们的发展带来诸多压力。


产业结构调整的阶段性特征和主要难点
1.重化工业加速发展,带动就业的作用下降,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剧
    当前我们处于什么阶段?工业化、城市化双加速阶段。在这一阶段,工业化进程由加速到稳定,将呈现重化工业、重制造业相继加快发展的特征。城镇化由加速到稳定,将比工业化持续更长时间,基础设施需求旺盛。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禀赋结构使相关产业比重高,也决定了能源的物理利用效率偏低,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难度偏大,产业升级难度大。
2.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但低成本优势面临新挑战
    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而消费需求则是拉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当前我国小康型消费需求持续活跃,成为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发展的新动力。
    但也要看到,在经济发展中,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明显不足,很多地方还是主要靠资本、土地、劳动力的投入来促进经济发展,这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明显违背。
    此外,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较快,传统低成本优势逐渐削弱,是当前呈现的又一阶段性特征。
3.第三产业比重偏低,虽然发展潜力大,但处于投资密集阶段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方向。当前我国服务业发展大多处于前期和中期,对投资的需求很大。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需要比较完备的城市功能,其发展与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相连,由此带动的投资需求甚至远远大于工业。近十多年来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投向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高于第二产业。
4.区域发展格局不合理加大产业结构调整难度
    总体来讲,我国区域产业特色并不突出。在相当多的地区,钢铁、电解铝、水泥、电石、炼焦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都占很大比重,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而且,地区之间竞争秩序混乱,造成发达地区资源和环境压力逐步增大,有些地区成为资源高消耗地区和生态脆弱区;欠发达地区产业升级缓慢,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排放的发展方式削弱了本来就脆弱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5.关键领域改革不到位,产业结构调整机制不健全
    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一些改革措施跟上。从现实中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体制机制还有待完善,如政府职能转换迟缓,仍然过多干预资源配置;考核体系不科学,注意力往往因经济短期波动而转移;资源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比价关系不合理,刺激了对资源的过度消耗;财税体制不健全,难以抑制地方和部门的低水平扩张冲动和非理性竞争;土地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土地市场发育不足,土地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土地征占过多、利用粗放,城市低效扩张。还有,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不完善,企业尚未真正成为创新主体,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世界视角的一些启示
    从世界范围看,一些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能给我们带来以下启示:
1.技术进步、结构升级、可持续发展对优化发展方式的作用日益重要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优化,表现为质量效率因素和制度政策因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超过数量扩张因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增加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的贡献程度。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学上用来衡量生产效率的指标,是除去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投入之后的“余值”,常常被用来体现科技进步的程度。据世界银行计算,1960~1987年间,一些发达国家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分别为:美国50%,日本59%,英国和法国78%,德国87%。



责任编辑:cprpw
[1] [2] 下一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