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的期待:不堵、不涨、少迁
规划固然美好,但是谈及具体的实现时间和成效,恩奎斯特也坦言:“我们是规划师而不是决策者。我们能做的是为政府提供好的建议。至于这些规划最终能否实现,要取决于政府的具体实施过程。”
面对设计师给出的最大限度的发挥交通连接性,大力开展公共交通,实现东扩CBD区域内适宜行人步行的街区等,“堵车”问题在未来的东扩区和整个CBD范围能否得到解决或缓解?生活在北京CBD地区的一些居民对此并不乐观。
“设计师许诺的CBD:健康,低碳,环保,交通便利。但让我觉得这不是一个我熟悉的北京CBD,在我的印象里,北京CBD就是堵车,自行车道很少,上班高峰挤不上公交车和地铁。”在北京朝阳区CBD内世贸天阶上班的白领小彭告诉记者。
2003年北京市统计局城调队对城八区2000户居民家庭进行了市内交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六成以上北京市民上下班经常遇堵车。除了建设道路系统以外,现阶段北京地区为了缓解道路拥堵采取的方法还有从2009年4月11日起实施的交通限行政策以及从今年4月12日起实行的北京市属单位错时上下班。但记者在5月对一些经常在CBD地段拉客的出租车司机进行了采访,他们表示并没有感受到这一新措施带来的实际效果。
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09年12月北京早晚高峰车辆平均运行速度仅为每小时24.3公里和每小时20.4公里。这样的低速行驶,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居住在西四环的程小姐工作地点在国贸,每天横穿北京的上下班让她比居住在东面的同事在路上多耽误2个多小时。她告诉记者:“当初在选择工作地点的时候,我总是认为CBD地区的工作机会要多一些,大的外企公司也比较多。”而“当别人知道我在国贸上班的时候,总会高看一眼,这种莫名的优越感也就抵消了我每天上班路上的辛苦。”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人居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副所长毛其智教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原有北京CBD地区的问题,就是选址位置不太合适,过于靠近城区,增加了北京东部地区基础设施的负担,使得大北窑立交桥附近变成一个著名的拥堵区,影响了城市效率。”
在程小姐小时候的记忆中,现在的CBD曾是一片荒凉地段,但“现在东边是发展起来了,可比其每天让成千上万的人从各个方向涌入东边上班,均衡发展不是更好吗?”程小姐说。
在居住环境方面,相对于SOM引以为傲的绿地设计,居民们的目光更多集中在东扩区的房价和原有居民区的拆迁问题上。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