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轻。即费用聚焦。开源很难,节流可控。首先,把所有的费用进行全面梳理:哪些该花哪些不该花?哪些费用是可以替代的?通过费用调整,把资金落实在核心事件上,做到集中优势打攻坚战。其次,对内部资源进行盘整。一个部门能做的事情绝对不能两个部门都做,通过业务重组节省大量成本。费用的聚焦,带来了业务的重组、组织架构的重组,最后就带来了效率与效益的增加。
陈治华认为,营销战形同战争——一流军队设计战争,二流军队应付战争,三流军队尾随战争。冬天里,企业必须尽快从被动随波逐流转变到设计和引导企业的走向。
内因管控
陈治华说:“企业的最大挑战往往不是外部,而是内部。市场外因是不确定的、动态的,内因是可控的,通过内因影响外因是最佳战略行为。”
变快。即内部沟通。在企业中,经常存在这样的现象:方向和理念是一致的,但各自采用的方法不同,也就是行动各异,最终造成进程不一致,效率低下。特别是经济低迷时,沟通效率决定发展速度。
那么,如何建立沟通机制呢?
一是大团体要跟小团体沟通。在企业内部,会形成很多圈子。管理者要学会找到这些圈子的意见领袖,通过与圈子的领导者有效沟通,完成上传下达。
二是做到立体化沟通。“沟”而不“通”是常见现象,主要是方法问题。因此,不要拘于沟通形式,效果是第一目的。
三是用数据说话。陈治华对此深有感触。他特别强调,数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便是从不同方向解读,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也不会改变。当然,在关键数据的准确性上需要反复论证与核实。在汇丽,大家都用财务语言交流,这样就避免了推诿、扯皮现象。
变高。即内部培训。在西方,习惯通过内部培训机制培养人才。陈治华认为,中外企业对管理者的期望值往往不同。一些中国企业总是希望寻找到悟性好、能力强、肯听话的管理者,高薪聘来就要立即发挥高薪作用,若是三四个月企业变化不大,业绩没有显著改变,就立刻变脸。而西方企业却愿意在管理者身上花更多时间去培养,一个关键岗位有时培养的时间长达三五年。所以,汇丽花了更多时间在核心团队的培训上,培训的内容既有如何加强领导力,如何做好团队管理,也有营销、采购、法律、财务、人事等方面的专业培训。
变通。即内部管理。管理者要以身作则。领导者的一言一行影响着企业整体,管理者必须从自身做起。也只有管理者率先做到了,其他人才会慢慢改正缺点,走向优秀。管理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和制度的结合体,缺一不可。陈治华认为,汇丽近三年来的显著变化正是文化和制度坚决贯彻的结果。
变专。即内部考核。很多企业由于考核指标做得不好,造成事情推诿,结果内部危机远远大于外部危机。因此,考核必须做专,并关注每个细节。汇丽的考核指标是务实性的,也是全面性的,KPI主要有:销售额、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经营性现金流、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库存。绩效考核在经济寒冬中的地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先生存后发展,当然,绩效考核不是短期内的公式相加,做好预算、控制过程、加快反应、调整资源等都是考核的必然基础。
责任编辑:cpr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