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银行支持小企业只是社会责任,不是长久之计。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
中小企业融资难,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现行金融体系的主体架构并非针对中小企业而设计,很多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评估和成本收益模式并不适应我国中小企业目前的特点,仅仅依靠现有金融体系内的大中型商业银行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存在着很多局限性。
在社会上,在金融界,为什么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讲了好多年,出台的政策不知有多少,我们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倾心鼎力相助的成功范例层出不穷,但就是收效甚微。
以今年为例,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实行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今年全国信贷规模出现超常规增长,仅一季度新增贷款就达到4.58万亿元,远远超过去年同期的水平。然而,有资料显示,如此庞大的资金流在我们日复一日地强调要重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背景下,却并没有大量流入占中国经济总量半壁江山的中小企业。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中国社科院联合发布了《中国工业经济运行2009年春季报告》。这份报告在分析当前工业运行的主要问题时着重指出,在信贷规模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我国中小企业的授信额度仍然总体偏小,目前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据了解,实际上,中小企业融资难并不只是体现在具体贷款数额上,更大的阻力来自我们的金融体制。有专家指出,如果不对现有的这套体制作出调整和补充,即使资金龙头开得再大,也不会有多少水会流到中小企业的桶里。
嫌贫爱富 是世界银行业的游戏规则
社会上普遍流行着银行嫌贫爱富的说法。所谓嫌贫爱富,这个词对商业银行来说,并非贬义,而这恰恰是它必须恪守的放之世界而皆准的游戏规则。出于贷款安全性和盈利性的考虑,大中型商业银行没有也不可能对中小企业融资给予足够重视,这是商业银行作为盈利性企业的天性所决定的。
记者手头上没有全国的有关资料,但可以以我国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深圳市为例。有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深圳中小企业资金缺口达1.2万亿元,而深圳银行业对500万元以下小企业的贷款却只有300亿元,这对缓解企业的资金困境可以说是杯水车薪。按理来说,放贷收息、帮助企业周转资金是银行最起码的业务,上万亿元的资金缺口对银行来说就是上万亿元的市场。但为什么深圳的金融机构放着这么大一块蛋糕却绕道而行呢?
比较直接的一个原因就是,银行在放贷之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对中小企业的资信情况和还款能力进行调查,与对大企业的贷款相比,银行担负着更高的成本,但同时还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在银行看来,中小企业资本规模小,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产品结构单一,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不完善,信息不透明,抵御风险能力较差。
作为中国的经济特区,深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各地股份制商业银行前来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业务。然而,这些中小银行的到来非但没有在中小企业贷款市场展开竞争,反而是对大客户展开了更加残酷的厮杀。
股份制的中小商业银行尚且如此,那么,对于目前引进境外投资者,且花钱购买了先进公司治理机制,试图与国际现代化银行接轨的占据了我国金融市场主导地位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来说,中小企业与它们心目中的优质客户距离就更加有些遥远。风险与收益、成本与产出的比例都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不论政府对它们有什么要求,但经济规律告诉我们,在经济运行中,内在的本质的东西是一定会发生作用的。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4200万家中小企业,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面临着的问题是:因为没有抵押或其他的一些未知原因而无法敲开银行的大门。
“如果哪一个中小企业说我什么都缺但就是不缺钱,那一定是谎言。”这是一位中小企业主在中小企业高层论坛上发出的感叹。
责任编辑:cpr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