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学中,经济发展速度增长的峰值和谷值通常被称为“拐点”,在判断是否出现拐点时需排除两种情况:即正常的经济增长波动和经济增长大起大落。而当经济出现“逐步回升的过程”即可认定为经济出现了向上的“拐点”。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第一个调整期。为巩固经济企稳向好的趋势,目前三种倾向值得警惕。
其一,谨防盲目乐观,影响政策调整,导致经济增长趋势出现反复,直接影响人们对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信心。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认为,经济复苏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没有两到三年难以完成调整。目前的企稳回升主要是政策性回升,离市场内生性回升尚远,切勿盲目乐观。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说,经济是否复苏,主要看几个指标:存货量、货物运输量、仓储业营业税收入、货币回笼,但是从目前的数据看这些指标都不太好,所以不能轻言复苏。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说,要达到年度“保8”的目标,任务仍十分艰巨,对困难应充分估计。
其二,谨防一些地方以保增长之名行违背科学发展观之实。自中央公布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后,各地表现出很高的投资热情,纷纷宣布自己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但有些经济学家调研发现,一些地方领导认为,没有投资就没有速度,不上项目就会吃大亏。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一些曾被禁止的项目又改头换面通过审批。争上项目、盲目攀比的风气有所抬头。知名经济学者胡鞍钢说,他最近到一些地方调研,发现上了很多项目,但有一些项目明显违背了科学发展观。他认为,不能因应对危机乱了阵脚,改变既定的战略部署和基本思路,应该基于“十一五”规划科学布局,以不变应万变,这个不变的核心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
其三,谨防改革步伐滞缓。在当前应对经济困难局面过程中,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可能因全力确保短期增长目标而放缓或停滞不前。中国经济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有些改革,容易受既得利益群体的阻挠和反对,有的同短期确保增长会有一定矛盾。因此,必须由党和政府自上而下强力推动,抓住当前经济调整的有利时机,继续深化改革,实现经济可持续复苏。(文/记者陈国军王勉)
责任编辑:cpr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