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近日发布报告称,一季度我国价格运行总体平稳,二季度价格总水平将继续保持温和上涨态势,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对于二季度价格形势,发改委在报告中称,水、电、油、天然气等价格将一定幅度上涨,但在出台调价措施时政府将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并采取阶梯价格等多种方式缓解价格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4月19日《新京报》)
水、电、油、天然气等价格又要上涨了,怎么涨,涨到多大程度?涨价之前是否举行听证会?相关部门语焉不详,但可以笃信的是,上涨是必然,至于如何涨价则尚待进一步的消息。每每传出公共用品上涨的消息,民众无不心惊肉跳,因为但凡涨价,就必然加重生活成本。兼之一些涨价莫名其妙,不管该不该涨,都是一涨了事;不管是否举行听证会,其结局都是涨。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涨价更让人沮丧,以往公共用品涨价通常是“错峰”,即要么只涨水或电,这次则是全面涨。
同时,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相关部门还表示,在出台调价措施时政府将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并采取阶梯价格等多种方式缓解价格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好一句“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多年来这句表述让人太熟稔不过,每次价格上调都附加一句“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水价上调时要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电价上涨时是要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油价上涨还是要“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此前不久,相关部门还称,要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适时调整并适度控制成品油价格。但诡异的是,在“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的号令下,水电油的价格节节上涨。
如此一来,不免让人感到费解。所谓的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是真心的承诺还是美丽的谎言,如果真正考虑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就不必涨价或者不能短期内三番五次地涨价。一方面言之凿凿地称考虑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却马不停留地照涨不误,这种断裂无疑更刺痛人心,会加重民众的愚弄感和被剥夺感,让人看出权力的伪善。当然,与其说这是权力的伪善,不如说这是民众权利的孱弱。原因很简单,公共用品的价格一涨再涨,公众只能接受,能承受也好,不能承受也好,公共用品的归宿就是涨价。
可以说,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是一种暧昧而不负责任的表态,什么是社会各方面?对权势家庭来说,公共用品涨价也许算不了什么,但低收入家庭呢?此前有媒体报道,因为电价、气价的上涨,一些低收入者不得不重新用起蜂窝煤。再说什么才算充分考虑?涨一毛还是涨一块?执行部门如何操作?尺度如何把握?
就怕“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每一次这样的表述,接下来便是公共用品的价格上涨,当“要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成了涨价的号令,更加坐实了公共用品价格上涨,这无疑让人感到不安。当然,不是说公共用品就不能涨价,但涨亦有道,即便要涨价,也要符合程序,更要开诚布公,比如那些公共用品的部门和企业,不能有意无意地遮蔽、回避最重要的一点,即必须把成本公之于众,先把账本算清楚。
有学者称,国家发改委等管理部门一直在发文,试图说服民众接受资源价格的不断上涨。引入市场机制实属必要,但如果不从源头上理顺资源的供给机制,而仅仅在消费终端上简单地一涨了之,是起不到节约资源使用效果的。诚然,行政主管部门不能一味地向民众灌输必须涨价,而应该交代清楚为何要涨价,更应该督促相关部门和企业遵守合法程序和晒一晒账本。
责任编辑:cprpw